就比如這首《將進酒》,及時行樂,自信樂觀,豪放,給人鼓舞激勵。
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儘還複來。頹喪的時候,時常用這句話安慰自己。
難怪古人喜歡飲酒作詩呢,若不是沒有才華,她也想現場作詩一首,抒發一下自己現在的心情。
不過,雖然寫不出來詩,但是她可以唱歌啊。她手一揮,“翠花,抱我琵琶來。?”
‘噗嗤’,賈青蕪被她故作豪放的樣子逗笑,跟賈老夫人對視一眼,兩人都忍俊不禁。
夏初毫不在意,又吟了一首:“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等琵琶在手,她略一沉吟,邊彈邊唱:
寒食過?雲雨消
不夜侯正好
又是一年?采茶時節暖陽照
風追著?蝴蝶跑
……
葉片從浮到沉由卷至舒?艱辛多少
采茶詩裡一首歌?唱破春曉
賈老夫人聽得嘴角上揚,“曲子輕快,歌詞有趣,以前倒是未曾聽過。”
這首歌原先夏初彈過,如今全唱了出來,隻覺這詞很有意思,但也透著一股心酸。她誇了兩句,心裡卻心疼起詞裡的四寶被惡霸欺負。想到夏夏行乞的日子,心中更是難過。但她很快將這情緒壓了下去,風光正好,不能掃興。
賈青蕪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有點辣喉,更多是溫熱的暖意。她眯著眼睛笑起來,目光停留在夏初的臉上。
彈了一會兒,賈青蕪勸她休息一下。
夏初點點頭,見船停在了湖心,便問:“能釣魚嗎?”
“可以的,我去拿魚竿來。”船上的工人聽了,立馬去抱來了三根魚竿,一罐魚餌,將魚餌上好了才遞給丫鬟們。
這魚竿挺粗糙,就是一根比較直的棍子掛了一根棉線,係上了一根鵝毛當做浮漂。感覺像是這些船工們自己做的,太簡陋了。
“外祖母,娘,釣魚嗎?”夏初問道。
“你們去,我坐會兒。”賈老夫人搖頭拒絕,身後的老嬤嬤拿出一條抹額,“老夫人,係上吧?這風涼,仔細晚上頭疼。”
賈老夫人點點頭,任由她給自己把抹額戴好了。
賈青蕪跟著夏初走到邊上,不過她還從未釣過魚呢。夏初幫她把魚鉤放下去,然後把魚竿給她,“釣過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