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大多數機翼結冰的問題發生在中低空和較低速度的情況下,超過750公裡每小時時,結冰問題就很少見了。
“許先生,在零下30度的低溫下,噴射係統的水不會凍結嗎?”瓦萊特代表JAA提出了一個直覺上的疑問。
“瓦萊特女士問到了點子上。”
許寧回答,並輕拍加油吊艙的外殼:“我們的係統采用了一種獨特研發:
68個二流體微霧噴嘴,可以同時噴射氣體和液體。水流經雙層軟管的內部,外部則由發動機產生的高溫廢氣包圍。”
這樣不僅防止了水在空中凍結堵塞管道,還可以通過調整氣體流量來控製液滴大小。
“這種技術看似簡單,但其背後是大量測試數據支持的結果,不是輕易就能複製的。”
洛倫佐好奇地問:“那單個噴嘴能產生足夠大的過冷水雲團嗎?我們得把整個飛機都包進去啊。”
“完全可以。”
許寧自信地說:“單個裝置就能形成50米乘50米的水霧區。
如果我們在這架飛機的兩側和尾部安裝三套這樣的設備,覆蓋麵積可以擴大到120米乘40米,即使是波音747這樣的大家夥也能被完全籠罩。”
許寧差點就要說出空客A380的名字,還好及時刹住了。
其實他介紹這架飛機時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目的明確。
如果把華夏為ATR42
72提供的防除冰係統比作是直接給予幫助,那麼與歐洲合作研究結冰和防除冰技術就像是傳授方法。
而這次的提議,則更進一步,就像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一個可以自主掌控的“魚塘”,使空客和JAA不再依賴北美五大湖進行結冰試飛。
對於未來的歐盟來說,這個提議可能不會引起太大興趣,但對90年代的歐盟而言,情況完全不同。
那時的歐盟正努力證明自己可以在各方麵獨立於漂亮國之外,所以這樣的合作機會對他們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畢竟,全球航空業都在尋求擺脫FAA(聯邦航空管理局)的長期主導地位。
許寧打算出售他的係統,因為他知道波音公司會在幾年後推出類似的產品,而且法都國也緊隨其後。
考慮到這類特殊用途飛機一旦建成可使用數十年,且噴水係統的技術更新換代較慢,不如現在就出手,避免將來便宜了競爭對手。
不出所料,當聽到許寧的建議時,對方兩位代表的表情明顯透露出抑製不住的興奮,仿佛剛得知一個重要好消息。
參觀結束後,洛倫佐當晚就找到了正在享受時光的施令德,並激動地說:“那架飛機能幫我們打破FAA在自然結冰試飛上的壟斷!”
為了增強說服力,他還補充道:“我們的水霧區規模足以支持計劃中的大型客機a3xx的測試。”
a3xx,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A380的前身。
“你是說我們可以與華夏在這個領域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施令德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顯然從一天的疲憊中振作了精神。
“這和找彆人合作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並沒有掌握主導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