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聚會(2 / 2)

至於其他人,隻有一兩個還在考慮是否要考研究生,但目前最重要的還是集中精力複習數學和英語。

就這樣,伴隨著酒杯碰撞的聲音,他們本科生涯中最後一個正常的學期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第二天清晨,許寧如約而至,踏入了熟悉的實驗室。

在成功超前完成了關於機翼顫振的研究後,許寧的日子變得悠閒起來。儘管結題報告尚未出爐,但這任務已交由老練的方爭全權負責,連許寧和他的搭檔姚美玲都無需插手。

杜亦熵領導的科研團隊手頭還有一係列項目,但多數更像是臨時接下的外快,有的甚至與航空航天領域無甚關聯,比如為流化床開展兩相動力學分析。

即便是在頂尖科學家的實驗室裡,這樣的“雜活”也是維持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對於即將召開的小組會議,許寧並不感到壓力重重。他打算從基礎知識入手,隨後通過現場操作米格21模型來直觀展示,實現邊講解邊實踐的教學方式。

於是,他啟動電腦,準備深入探究彎掠葉片如何影響葉輪機械內部的氣體流動模式——這一發現有望應用於航空發動機的研發之中。

不過,由於對此領域的理解尚淺,許寧意識到還需進一步研究才能形成完整思路。

正當他著手規劃數值仿真步驟之際,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接聽者是同事夏天。

“您好,請問哪位?”

“請問這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學嗎?我們要找的是許寧。”

聽到這裡,夏天正欲解釋教授還未到達,卻發現來電者明確指名要找許寧本人。“浩南,電話找你。”夏天直接說道,聲音未加掩飾,以至於旁邊工作的盧文峰也聽了個真切。

這讓盧文峰不禁疑惑:“難道最近有兩位海外歸來的學者加入了我們團隊?”

不待盧文峰多想,許寧已經拿起話筒回應道:“您好,我就是許寧。”

盧文峰心中滿是疑問,但他還是先介紹了自己,並解釋了自己的來意。當他表明自己對論文中提到的一體化研發方法非常感興趣時,許寧竟然爽快地答應了。

這讓盧文峰感到十分驚訝。

原本他認為,如果作者在撰寫論文時有所保留,那麼一定有不想公開的秘密。為此,他還準備好了麵對困難的交涉,甚至是直接被拒的情況。

其實,盧文峰猜得沒錯,許寧確實打算對外國讀者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但對於自己人,他並不介意分享更多細節。

不過,電話裡討論如此複雜的問題實在不方便,更何況跨省通話費用不菲。因此,兩人決定找個時間麵對麵詳談。他們約定在京航見麵。

那天下午,在京航飛機係大樓頂層的小會議室裡,杜亦熵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員們圍繞著一張橢圓形桌子坐了下來。此刻,姚美玲正在黑板前邊畫圖邊講解她這學期的研究成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