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圍著兩艘寶船,隻是一味觀望,卻無一人膽敢上前。
羅大義手中轉動著毛筆,心中雖然煩躁,但麵上卻並無任何表現。
朱高燧與王妃沐氏相攜站在船頭,看著下方圍觀的一眾百姓。
“爺,他們,怕是被海匪的名號嚇壞了吧!”
沐氏本就出生貴族,再加上這些年來在後宮,常受太子妃張氏教導,故而對於民間疾苦也有些許了解。
看著圍在寶船周圍卻不敢靠近的百姓,沐氏頗為無奈,抬頭望向朱高燧:“人心離散,終難補全,我看您是又給自己找了一樁麻煩!”
麵對沐氏的埋怨,朱高燧隻是笑著說道:“這群百姓若隻是如此無膽無能,那也該著他們受海匪欺壓,但凡他們有些氣量,願意追隨本王,本王都能賞他們一口飽飯吃……”
這些糧食本就是朱高燧為島上的百姓們準備的。
僅憑這千餘名船工以及百來名士兵,帶著這麼多的糧食,他們要吃到何年何月?
朱高燧就是因為了解島上百姓的疾苦,所以才會專程帶著許多糧食上島,準備與這群百姓以物易物,用糧食換取島上的資源。
他接下來還有諸多宏偉藍圖,隻等著在這座島上大展身手。
可若是這群百姓連與他一道的膽量都沒有,那他們之間也就沒有協作的必要了!
這是朱高燧給他們設下的一場考驗。
同時也是朱高燧對於他們的一次觀察!
就在他以為此處百姓難堪大用,已經準備放棄,再從福州征兵之際。
一名青年突然從人群當中走了出來。
這青年身材黝黑,魁梧,與當地身材矮小的島民不同,他在人群裡頗有一種鶴立雞群之感!
這青年推開圍觀眾人,一路來至朱高燧的腳下:“你說話算話嗎?扛一袋糧食真給十枚銅板?”
麵對青年的質問,朱高燧微微頷首:“本王為人,向來言而有信,念你是第一個出麵相訊之人,你搬一袋本王給你二十文!”
朱高燧從福州運來的糧食,每袋都有一百餘斤。
這青年大得驚人,肩扛手提,一次竟然搬了五袋!
羅大義見此情景,慌忙勸阻:“孩子,我們王爺說話一言九鼎,你完全不必擔心食言,隻是就算想要賺錢,你也總得悠著一點,一次性扛五袋,你身體受得了嗎?”
那青年聽到羅大義的問詢,隻是轉頭瞥了他一眼:“隻要肯給錢,彆說區區五袋,哪怕是這一船的糧食我也能給你搬空!”
麵對青年的這番狂言,朱高燧卻是連連點頭:“好,既然如此,那本王就看著你搬,羅大義,準備好銀子,咱們一次一算賬!”
那青年扛著五袋糧食,卻是麵不紅,氣不喘。
碼頭距離倉庫足有數十丈遠,可這青年打了一個來回卻隻用了半盞茶的時間。
羅大義按照朱高燧的吩咐,將一小塊銀子交到青年手中:“這是一錢銀子,是你這趟搬米的工錢……”
還不等羅大義把話說完,朱高燧又將十兩黃金拋到了那青年的腳下:“本王設下條件至今,你是唯一一個敢冒著危險來給本王做工的,剛剛那一錢銀子是你的工錢,如今這十兩黃金就是你的賞錢!”
十兩黃金,那足以抵上百兩紋銀。
這是一個普通勞力四五年才能賺到的工錢,可如今卻被朱高燧隨隨便便拋了出來,當做是這名青年的賞錢。
青年將黃金拾起,因為激動而顯得臉色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