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府城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送行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
龍攆上坐著朱棣,前麵的兩個轎子裡麵坐著太子朱高枳和漢王朱高煦。
在皇帝之後,文武百官身著繁重的禮服,規規矩矩恪守禮儀緊隨其後。
再往後,那就是各種金銀財寶,以及儀仗隊。
錦衣衛與禁軍開路,朱高燧騎著高頭大馬位於最前麵。
道路兩旁圍滿了看熱鬨的百姓。
而他卻提不起來一絲高興,事到如今,一些事情漸漸的浮現在朱高燧的腦海之中。
且不說他的二哥朱高煦死的有多慘,單單是日後的瓦剌之戰,就不能掉以輕心。
此去經年,山高路遙,不知何年再見,朱高燧自然是不想讓華夏曆史上最後的一個漢人王朝就此傷筋動骨,埋下日後覆滅的導火索。
直到城郊,朱棣才帶著朱高枳和朱高煦下了轎子。
小河旁,柳樹下,父子四人麵色複雜,不知該從何說起。
“三叔,你一定要多保重啊!”
就在這時候,一人突然跑了過來,原來是跟在隊伍後麵的朱瞻基。
他的發言,打斷了現場的沉默,也讓其餘幾人開了口。
“大侄子,三叔知道。”
“三叔走了,京城中又能平靜些許,你小子還得趕緊成長起來。”
朱高燧不知該從何開口,隻能先叮囑這位日後的太孫幾句。
“老三啊,你以後,可彆忘了回京看看爹。”
“路途遙遠,咱爹過不去,怎麼著,你得回來看看。”
“再怎麼,逢年過節也得回來一趟。”
身為太子,朱高枳率先開口道。
他身材富態,憨態可掬,一副長兄為父的模樣。
還沒等漢王開口說話,那趙王卻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嚇了幾人一跳。
“老三,你這是……”
話還沒說完,朱高燧便打斷了大哥的言語。
“陛下,不,父皇。”
“父皇,兒臣此去經年累月,日後不能在您身邊儘孝,請您原諒,今天,兒子在這裡給您行三叩九拜的大禮!”
“都到了這個時候,我也不說什麼場麵話了,有什麼說什麼。”
“這一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麵,有些話,我必須得說出來!”
他麵色堅定,毫不猶豫道。
“老三,你說吧。”
“琉球那麼遠,一路上太累了。”
朱棣神情悲憫,戀戀不舍的看著自己的兒子。
他的話說的很委婉,意思也很明確。
隻要你開口,可以再換個封地的。
“爹,兒子知道你一生戎馬,想要打瓦剌。”
“但是打仗這件事您也清楚,萬萬不可胡來,草率。”
“一定要事先幾年做足打算,等到兵強馬壯,糧草充沛之後再打仗。”
“贏了倒是不要緊,輸了的話,大明輸不起。”
“您老打仗是對的,切莫不可心急,一切以大局為重,以大明為重。”…。。
“有事情,多跟大哥商量商量,大哥的能力你也清楚,多商量商量,總歸是沒有問題的。”
“隻要您不意氣用事,擅自用兵,咱大明江山穩如泰山。”
朱高燧深吸一口氣,沒有回答對方的言語,反而是自顧自的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