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符籙假想(2 / 2)

姚伊蘅聯想到密閉環境中的火焰,哪怕蠟燭還在,卻也會熄滅,也就是陳景口中的助燃物。

至於可燃物,靈氣可以燃燒,這當然沒有問題。

陳景按照基礎符文是三維投影這一觀念去尋找,很快就找到對應的基礎符文。

聚集空氣中的氧氣,對應一幅畫,一股風往火焰上吹。

這個靈焰符甚至沒有聚集氧氣,隻是增加了空氣和火焰的接觸麵積。

聚集靈氣燃燒就更簡單了。

所以靈焰符看起來花裡胡哨,實際上就是下等靈符而已。

因為本質上很簡單。

按照陳景的拆解,姚伊蘅明白了整個過程。

基礎符文組合成一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對應著真實的景象,落在符籙上,就是寥寥幾筆。

這讓她不禁思考,符籙到底是如何產生的。

按照姚伊蘅的學習基礎,也就是來源於她的老師。

符籙不管是儒家的還是道家的,其實都是由精神力溝通天地而來。

因為精神力較弱,一般都是借用靈氣施展某種想法。

有前輩使用精神力鐫刻圖案,形成符籙,激活之後通靈。

經過總結,他們把符籙分為天書雲纂,總共八種。

好像符籙確實是來源於圖畫,被簡化之後,保留了關鍵部分。

“可是,既然符籙本身是圖畫的簡化,那這樣不是反而變複雜了嗎?”

姚伊蘅想到每個符籙都要搞清楚背後的原理,對應的真實現象,那多麻煩。

她學一張符,哪怕是五雷符這種上等靈符,都是一遍學會。

很難嗎?

何必舍本逐末?

陳景知道她沒理解到關鍵,也可能是先入為主。

他伸出右手,手中握著一隻符文筆,道:“這是一隻符文筆,你從側麵看能很清楚看到是一支筆,但從上往下呢?”…。。

陳景用筆尖對著姚伊蘅。

後者似乎明白了什麼,道:“每個人觀察的角度不同,最終導致的符籙效果不同。正常應該是同一個現象,對應同一個符籙,但不同的符師鐫刻出來千差萬彆,效果也不同。”

姚伊蘅原以為是不同的流派習慣,導致符籙鐫刻出現差異。

現在看來,好像關鍵在於如何投影。

她嘗試把靈焰符重新組合,忽然道:“基礎符文組合被改變之後,對應的物理現象也就改變了,所以隻能改變角度,或者基礎符文之間的距離和關係。”

排序不能變,能變的隻有基礎符文之間的位置距離。

“不對!”

陳景隻是問道:“你學過象形字嗎?聖人造字的時候,是用筆畫去湊字,還是象形之後落在紙上,它就是這個筆畫?”

姚伊蘅明白了陳景這個理論的關鍵。

用常規的基礎符文去構建符籙,效果未知,隻是碰巧達到了某種效果。

陳景這個理論,則是從源頭出發解釋符籙,有著確定性的結果。

但這個從三維真實物體到符籙基礎符文的變化,到底是基於什麼規律呢?

姚伊蘅根據陳景的方法,輕鬆解析出靈焰符對應的三維狀態,道:“我通過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落在符籙紙上結果就不同,所以就能改進符籙?”

陳景見她已經理解了七七八八,這才提出自己的見解:“雲雨符知道嗎?最終得到的三維物體一定是一朵雲。一朵雲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結果不一樣,但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不同的人看到的是同一朵雲嗎?”

答案肯定不是。

每個人看到的雲不同,觀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哪怕是同一種符籙,都有巨大的差距,可以研究出不同效果的符籙。

姚伊蘅恍然大悟。

她隱隱感覺,不同的雲才是符籙威力不同的真正關鍵所在!

陳景見她一幅了然於胸的樣子,道:“這就不得不提到拓撲了。”

武仙北冕座長城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