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的態度,直接刺激得太後大怒。
太後再聯想到先前馮婕妤的話,心中更是恨上了皇後。
“都是那個賤人!若非是她非要弄一個什麼鳳語閣出來,又怎會害得他們甥舅離了心?以前孫相也不是沒有與聖人作對過,可那隻是見解不同,出發點都是為了大雍好。可這鳳語閣是個什麼鬼東西,竟然惹得君臣不和,簡直就是大罪!”
宮內所有人都跪下,大氣兒都不敢出。
太後被氣成這樣,自然就要想法子折騰皇後。
不出所料地,聖人前腳從慈儀殿中出來,太後後腳就病倒了。
謝初夏早知道會如此,根本不急。
習嬤嬤不解:“太後鳳體違和,隻怕很快就要來宣殿下過去侍疾了,您看?”
“無所謂,我是皇後,若是需要我親自去侍疾,那這後宮中誰也彆想安生了。”
習嬤嬤頓時會意,明白自家主子也不是好惹的。
堂堂皇後,哪裡就真地總需要來親自侍奉你湯藥了?
大雍的確是講孝道的,但孝道也不是這麼個講法。
而且如今的大雍,與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後可不同。
他們所講究的孝道,絕非隻是形式上的孝道。
謝初夏深知這一點,所以壓根兒不急。
太後雖然身份高貴,但是她病了,也並非就真地需要皇後來侍奉的。
皇後是後宮之主,主理後宮,若是當真親自來侍奉她,難不成這後宮要交由一些妃嬪打理?
這就壞了規矩。
宮中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若太後執意為難,周、吳二位尚宮也會站在皇後這邊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即便你是太後,也不能為所欲為。
所以,很多時候,賢主立下規矩,不是為了約束底下的人,而是為了約束上層的這些官宦貴族們,不可肆意行事。
太後的確是想要以此來拿捏皇後,但是無奈這底下的阻礙太多了。
而且說句大不敬的話,太後雖然病了,但顯然並沒有到那種即將離世的程度,所以,若此時要求皇後放下一切來服侍太後,這與禮不合。
不說皇後還要主理後宮了,隻說是太子和四皇子那裡,也不能沒有這位親生母親照顧吧?
即便是太子如今搬至東宮了,但是每天的午膳也仍然是在萬福殿裡用的。
如今的萬福殿可是熱鬨得很。
除了太子之外,還有太子的幾位伴讀也都會來萬福殿用膳。
這是皇後的恩典,也是那些伴讀們的福氣,畢竟都知道一個月裡頭,大半時間,聖人是會到萬福殿裡用午膳的。
聖人看到這些孩子們,自然就會想到他們的長輩,如此一來,就算是有些臣子不時常在聖人跟前露臉,也能讓聖人想起他們。
要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達官貴人想方設法地讓自已的孩子去當太子伴讀呢?
可惜了,伴讀的名額有限,所以能拿到的,也絕對都是聖人最為寵信的臣子家幼童。
謝初夏雖然不可能真地日夜守在慈儀殿,但該走的過場也還是要走的。
她親手喂太後喝了一碗藥,而且還故意小口小口地喂,就是想要讓太後自食苦果。
這麼苦的藥,哪個正經人會這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