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說這話,並沒有質問或責問的意思,而是完全被楊文鬆這裡的做法給顛覆了認知。
他在投資圈裡絕對是資深大佬了,各種操盤方式,他都見過。
像國外的一些大的投資機構,還有他們這些正規的基金公司,內部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製度和操盤體係的。
首先是公司內部分了好幾個部門。
投研部、風控部、交易部等等。
投研部就是負責研究各種宏觀經濟、行業發展、公司現狀等等的。
然後做出相應的投資分析報告。
根據投研部的研究結果,以及旗下各個基金項目的類彆、風格,創立多個股票池。
每個股票池裡的股票,都是同一類彆、風格相似的,而且都是經過投研部研判,確定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旗下的基金項目,隻能從股票池裡選擇股票來投資交易,絕不允許選擇股票池之外的股票。
當確定下了交易股票之後,基金經理會在合適的價位,下達交易指令給操盤手。
而操盤手就需要根據盤麵的實時變化,合理的建倉。
建倉之後,還要隨時盯著盤麵變化,將信息及時的反饋給基金經理。
同時,風控部門也會盯著各個基金項目,隨時應對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風險。
這是正規基金公司的做法。
私募基金則是相對靈活了一些,一般不會設置股票池,而是全憑經理決策,經理覺得哪個票好,就下達指令,進哪個票。
但操盤手的工作內容跟基金公司差不多,同樣是需要盯著盤麵變化,將信息及時反饋給經理。
再就是一些小規模的投資公司了,就跟楊文鬆這裡差不多,一個老板,帶著幾個操盤手,老板負責一切投資決策,操盤手隻負責操盤。
但是,哪怕是這種不正規的小公司,操盤手依舊是需要盯盤的,甚至有些小公司對操盤手的要求,比正規的基金公司還要嚴格。
因為小公司最常見的一種做法就是,讓操盤手來承擔虧損責任。
除此之外,吳波還接觸過一些做美股的日內交易公司,這些日內交易公司就更不用說了,操盤手,也叫交易員,完全就是單打獨鬥,自負盈虧。
也許實力方麵差了點,但是就工作內容來說,日內交易公司的交易員,是身兼基金經理、分析師、操盤手、風控員等多個職位於一身的。
工作壓力比正規的操盤手可大多了。
而楊文鬆這裡,完全顛覆了吳波對操盤手,甚至是對股票投資交易的認知。
楊文鬆這個老板不在現場坐鎮,下達完交易指令之後,就走了。
一幫操盤手也不盯盤,就按照楊文鬆的指令,下了單進場之後,再擺上出場單,等著出場行了。
其他時間就是玩兒。
這也叫操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