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牽製(1 / 2)

劉邦自從廢棄的城池返回鹹陽後,步入大殿,環顧四周,隻見群臣靜立,一片肅穆。突然,張良緩緩走上前來,麵色凝重,似有重大決策。

“子房,何事驚慌?”劉邦見狀,輕聲問道。

張良微微一揖,隨即開口:“漢王,近日有謀士獻上一策,建議封六國之後於各地,以此牽製楚軍,緩解當前壓力。此計若成,大王大業可期。”

劉邦聞言,眉頭微皺,心中暗自思量。此計若行,確能解一時之急,但六國後人皆為昔日諸侯,其心難測,若不能駕馭,恐生後患。

“何人如此大膽,竟敢獻此下策?”劉邦故作鎮定,緩緩問道。

張良搖頭:“此人行蹤隱秘,臣未能探得其詳。但觀其計策,確有過人之處。”

劉邦沉吟片刻,心中已有了計較。封六國之後,既能暫時穩住局勢,又能借此機會削弱各地勢力,不失為一舉兩得之策。然而,如何駕馭這些昔日的諸侯後裔,卻是擺在眼前的難題。

“此事容我再三思量。”劉邦淡然說道,心中已有了決斷。

張良聞言,微微點頭,隨即退至一旁。大殿之內再次恢複了平靜,但劉邦的心中卻翻起了驚濤駭浪。他深知,這一計雖能解一時之急,卻需精心布局,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夜幕降臨,劉邦獨自坐在書房之中,手中握著一卷竹簡,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地局勢。他深知,封六國之後乃是一步險棋,稍有不慎便可能功虧一簣。然而,為了大業,他不得不冒險一試。

次日清晨,劉邦召見群臣,宣布了封六國之後的決定。群臣聽後大驚失色,紛紛提出反對意見。然而,劉邦卻已下定決心,無論眾人如何勸阻,都無法動搖他的決心。

“此計雖險,卻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劉邦堅定地說道,“六國之後若能為我所用,則能牽製楚軍;若不能為我所用,則能削弱各地勢力。無論結果如何,皆對我等有利。”

見劉邦心意已決,群臣也隻能默默接受這一決定。於是,劉邦開始著手安排封賞事宜。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地,

尋找六國之後裔的蹤跡,並授予相應的封地。同時他還派遣心腹之人,暗中監視各地動向以防不測。

數月之後使者陸續返回彙報,稱已找到大部分六國之後裔,並成功將其安置於封地之上。

劉邦聞訊大喜過望隨即下令,加強了對各地的控製,並派遣大軍駐紮於邊境以防萬一。然而儘管如此,他心中仍存有一絲隱憂,

畢竟這些昔日的諸侯後裔,能否真心歸順尚難預料。

時光荏苒轉眼間數月已過。在這期間劉邦不斷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安撫六國之後裔並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麾下。

然而這些昔日諸侯後裔,大多心高氣傲不願輕易屈服於劉邦之下。儘管如此劉邦並未放棄,而是繼續采取各種手段,試圖拉攏他們。

終於有一天一個自稱是齊國後裔的年輕人,來到鹹陽求見劉邦。此人名為田橫相貌堂堂,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氣。

劉邦見狀心中暗自稱奇,隨即將其接入大殿之中詳談起來。經過一番交談後劉邦發現此人,確實有過人之處,且對天下大勢有著獨到的見解和看法。

於是他便開始嘗試,拉攏田橫以圖大業之成。經過一番努力後田橫終於被劉邦的誠意所打動,並決定歸順於他共同對抗楚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