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洛陽往事(4)(2 / 2)

北唐 蠶室廢人 5433 字 6個月前

“那個驛丞――肯定有問題!”

康石頭沉聲道。

韓微點了點頭:“我倒是讚同這位陪戎的看法,那兩個小毛賊不妨放了,派幾個人跟蹤他們回去,不過恐怕很難有甚麼結果,本地的地頭蛇們也未必是多麼了不起的人物,他們知道的恐怕也有限。倒是那個驛丞,應該嚴密監視,能夠使動一個八品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知道的事情恐怕會多一些。不過這個人目前沒有出格舉動,不能直接抓來審訊,懷仁將軍雖然是藩鎮,總還要給朝廷留下幾分顏麵。”

李文革想了半晌,道:“就是抓來審問,沒有真憑實據,也很難指望其開口!”

康石頭問道:“那卑職該如何安排處置?”

這時坐在一旁的呂端道:“最緊要的,對大將軍的護衛要加強,無論是否刺殺,這都是疏忽不得的。大將軍進京獻馬卻遇刺於道,這是在公然打朝廷的臉麵,韓兄,本官想自陝州團練調遣一個指揮的兵力加強大將軍的護衛事宜,可否?”

韓微還沒有答話,李文革已經擺了擺手道:“易直不必如此,興師動眾反而不安全。此次進京,我帶了一百多騎兵,若是這些兵馬還不能護得我周全,再多的兵也是白費。人數多了,相互之間不相統轄,又不能互信,有起事來相互猜忌疑慮,反為不美

韓微在一旁笑著道:“將軍見得是,微倒是以為,加強護衛似可不必做得過於著形跡!內緊外鬆是其中要義……”

“哦?”李文革精神一振,“啟仁說來聽聽!”

韓微道:“康陪戎當選擇健兒勇士為將軍貼身護衛,隨時準備替將軍擋刀擋箭那種。但是這種部署要暗中進行,明麵上還是要做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讓對方覺得有可乘之機。如今將軍麾下地兵士已經足夠。不要說應付刺客,便是剿滅一些嘯聚山寨的蟊賊都已經夠用,再多添兵反而是累贅。若是防護得過於嚴密,對方便不會動手了,我們便極難知道對方究竟想要作甚麼事情。隻有放開口子,讓他們放手行動,我們才知道這些人的目的究竟何在,因此微以為。這一路上將軍應該內緊外鬆。這樣才能誘使對方出手。才能確定對方的目的和身份!”

李文革哈哈大笑起來:“好――便依啟仁的主意!”

……

正月初四一大早,李文革等人踏雪啟程,離開了陝州趕奔峽石縣,二之間相距不過百多裡,李文革等人騎馬一日間便趕了過來,在峽石住了一夜,便繼續啟程上路。走了兩日半抵達新安,當日在新安住了一宿,人馬歇息了半日,正月初八一大早上路,不過午時許,便進入了洛陽縣境內。

眼看著東都那巍峨高大的城郭輪廓豁然在望,呂端哈哈大笑道:“大將軍先前可曾來過洛陽?”

“當然來過――”李文革脫口答道,話一出口他便後悔了。

果然。呂端大感驚訝地看了他一眼。

李文革摸著鼻子解釋道:“我是趙州人……”

他何止是來過洛陽。在他一千年後軍事經曆地十年當中,有八年是在洛陽這座城市中渡過地,從中尉到中校。李文革在洛陽渡過了自己幾乎全部的現役職業軍官生涯。

那是他擔任師政治部副主任的部隊的駐地。

可惜,彼洛陽不是此洛陽。

呂端倒是沒有介懷,他很輕鬆地接受了李文革的解釋,笑吟吟道:“洛陽是個好地方啊,隋煬帝罄儘舉國之地修繕此城,武周和後唐都曾以此為神都,據傳成湯曾於此地建宮邑,曹子建在這裡做洛神賦,千年之都,文采風流,自唐之後,京兆長安早已不複昔日舊觀,洛陽卻依舊繁華如故,實在是難得的景致之地了……”

李文革苦笑:“繁華卻是如故,隻是天子卻不願在此建都了……”

一句話噎住了呂端,他良久方道:“大將軍說的是!沒有了關中地依托,洛陽乃是四戰之地,漕運又不達,在此建都確實不是上佳選擇。”

說到此處他又是一笑,對策馬驅馳在側的韓微道:“啟仁兄,可曾遊過洛陽?”

韓微頷道:“龍門窟,上陽宮,均曾遊過,畢竟是前年故都,雖然沒落了,繁華景勝依然是冠絕中原,微往來數次,也曾攜酒天津橋,實在是放浪形骸的好去處!”

呂端輕吟道:“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分昔日盛唐模樣了……”

這詩李文革卻是聽過的,知道是唐代王建曾的詩,不由笑道:“人雲‘生於蘇杭,葬於北邙’,洛陽的墳地可是值錢得很啊……”

呂端笑道:“說起歸葬,洛陽的曼青院,才真正是天下風流雅士的埋葬之所,放浪形骸地第一好去處呢……”

“曼青院?”李文革不由得一愣。

韓微頓時窘得滿麵通紅,康石頭等人卻是自方才開始便聽得懵懵懂懂,此刻更是不知所雲,隻呆呆看著幾人說話,卻並不能聽明白他們究竟在說些什麼。

“是啊――”呂端滿臉沉醉之色,“想當年吳興沈子柔芳華正茂之時,文人墨客,王公貴戚,無不以能一親芳澤為樂事,便是能夠在其花樓之下聽得一曲柔腸,便能有三月不知肉味地奇效,可惜如今事過境遷,芳魂嫋嫋不知所依了……”

李文革終於聽出了點門道,就在他張口結舌地欲問時,韓微紅著麵孔在一旁向康石頭解釋道:“曼青院……乃是洛陽城內一所極有名的青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