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記者走後,白楊才看向沈旭。
“你這兩天帶人做一兩台樣品出來,下周化工部的學校小組回到我們車間,你們也要負責教導。”他將設計圖遞過去說道。
“沒問題。”沈旭也沒多問,接過來大致看了兩眼,發現是一種火爐構造的圖紙。
在這周內做出來應該沒什麼問題。
隻是掃過了一眼,他心裡就大概有了底。
“嗯,除了這件事之外,還有一件事。”白楊揮了揮手,讓車間的技術員們都看了過來。
“相信你們也都看報紙了,國家決定在太原,建設一座大型尿素生產化工廠。”
“剛剛我接到通知,年後就會前往太原擔任總技術指導,負責技術建造工作。”
“所以要帶兩三個人過去,誰願意跟我一起去的,可以在劉莉那裡登記一下。”
他將情況提前說了出來,讓車間的人也好有個心理準備。
比起在四九城三軋廠工作,到太原那個陌生的工作環境肯定會更艱苦。
因此白楊還是以自願為主。
他上次帶來的三個同學中,其中一個,跟著李想負責爆炸焊接複合材料的拓展研究。
一個就是車間裡的文靜。
至於劉永坦,肯定還是以無線電與微波學習為主。
總歸來說,在技術方麵,車間裡大部分技術工人的底子,還是有些太淺。
而留給白楊的時間也並不多。
他也隻有精力培養一兩個帶頭的,並且項目結束後還要留下來繼續。
也隻能看學校那邊能不能再派一些過來了。
畢竟等到研究所成立後,還要進行一定的擴建。
“明白!”
眾人眼神發亮的齊聲應答道。
……
等到白楊回到辦公室之後,便看到那個來自青年報社的記者,在翻閱著手中的筆記本,不斷地標記著重點。
“還沒認識,同誌叫什麼?”白楊率先開口禮貌的詢問道。
“我叫範明輝,四九城青年日報的編輯!”
“那我們就開始吧,你有什麼想了解的。”白楊點了點頭,而後在對麵坐了下來。
範明輝則是拿起紙筆,隨時準備記錄。
“我們就以閒聊的形式展開吧,不用太正式。”
“聽說白楊同誌畢業於哈工大,從學校出來後,就以一篇論文登上了《機械工人》期刊。”
“後麵又相繼研發了爆炸焊接複合材料工藝,尿素先進生產工藝……分彆獲得了科技獎一等獎,科技獎特等獎。”
“期間還有機械工業部,化工部頒發的各種獎項。”
“以你現在的年齡,就獲得如此多的榮譽,心態上是否會產生一些變化?”
“心態上……變化肯定是有的,國內現在正處於農業國轉向現代化工業的關鍵階段,在這條路上,我就想著去貢獻些力量。”
“每一次研究得到國家的認可,對我來說都是一次激勵。”…。。
……
“那你有什麼想對同輩說的話嗎?”
白楊微微頓了下,組織了一下語言。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新時代的青年沐浴在新時代的春風裡,當自立、自強!”
……
不知不覺間,外麵的天色有些昏暗了。
範明輝恍然間回過神來的時候,發覺他們已經聊了將近一個多小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