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處長,明初的時候,我們村裡經曆過多次移民,一個上千人口的大村,移民之後十不存一,到現在村裡還不到一千人。當年移民的事把老祖宗害苦了,骨肉分離,有多少老人眼睛都哭瞎了。對了,你是有字輩,上幾輩、下幾輩是什麼?”村乾部和賈有財來到了村部,村乾部給賈有財倒了水。
“我是有字輩,父親是玉字輩,爺爺是永字輩,我下一輩是東字輩,再一下輩是正字輩”賈有財說道。
“能對上,我就是東字輩,我叫賈東源,我父親叫賈有波,爺爺叫賈玉明,我大兒子叫賈正冰,大孫子叫賈德誌。看來我們出自同源,正勇去祠堂找五爺爺,讓他帶族譜過來”賈東源對著門口喊了一聲。
“好”一個青年應了一聲出去了。
“賈處長,我們先看一下譜,不出意外你應該是我叔叔,等會五爺爺過來,他是我們村裡專門負責宗親事項的人”賈東源對賈有財又熱情了很多。
兩人聊了聊村裡的風土人情,鄉親們的生活,一言難儘,隻能大家活的很難。
“東源,有宗親來了?”一個老人來到了村部。
“五爺爺,這是京城來的賈處長,出差經過這裡,從大槐樹那裡打聽到我們村的,便找了來”賈東源對老人說道。
“賈處長你好,我叫賈玉峰,你族上遷移的信息從大槐樹那裡查到了?”賈玉峰問道。
“洪武三年,老祖兄弟兩人經大槐樹遷移到現京郊,建立了賈家村,到現在傳到我這裡是二十八世,我是長支側房,人丁還算興旺。老祖宗當年親兄弟三個,老大留下了,我們家這一支是二房,老祖宗叫賈宗河,三老祖叫賈宗溪”賈有財對賈玉峰說道。
“洪武三年我們村是第一次有人遷移,共遷出二十六人,賈宗河、賈宗溪,找到了,兄弟三人,老大叫賈宗湖,就是我們這一支的老祖宗,你看這裡……”賈玉峰記賈有財看完了村裡的記載,又打開了族譜,把著其中一個地方說道。
那裡賈宗湖,後麵有行小字,官府移民遷出,下落不明。
“叔,我們真是同出一源”賈東源緊緊的握住了賈有財的手說道。
“當年老祖宗離開的時候,就帶了三十代的輩分,到現在已用了二十九代了,看來冥冥之中我們宗親相聚”賈有財也有點激動,我們國人都有一個根的想法,人總得知道從哪裡來的吧。
“叔,時候不早了,我們是先吃飯,還是先去老祖宗那裡拜一下”賈東源問賈有財。
“去老祖宗那裡一趟吧,按說應該我回去和家裡人,讓我大哥和侄子來,我大哥是一這代的長孫,可是他英年早早逝,他的兒子也結婚生子,應該由他來向祖宗們彙報離散多年的人找到了家,可是這裡離京城在遠,交通也不方便,又加上國家現在不提倡搞這個,就由我來替東旭向祖宗說一聲,等條件好了,讓他再來鄉親來這裡”賈有財對賈東源和賈玉峰說道。
“好,就這麼辦”賈玉峰感覺可以。
有祠堂的宗族很重視傳承,長子、長孫在國人的思想中,這是一個家族中很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