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財,你說的那一方麵,政治層麵,還是經濟層麵?”婁振華問道。
“婁董,不都是一回事嗎?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於經濟。”賈有財說道。
婁振華聽到賈有財的話後沉思了一會兒,說了一個字“亂”。
“婁董,這是規律。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大毛的曆史,他們建國初的時候動作可是大多了。但是我今天不說大毛,我想給你講一個晉文公的故事。晉文公重耳為什麼保住了性命,並且成就了一番事業?而他的弟弟申生為什麼早亡故?曆史上這樣的事情太多了,諸葛亮對劉表的兒子劉琦說過一句話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賈有財說道。
“有財,故土難離”婁振華想了一會兒說道。
“婁董,申生也是這樣想的。安逸的生活習慣了,危險也就來了”賈有財說道。
“哎!”婁振華從來都是聰明人,能在京城這樣的地方創出“婁半城”這樣的名號來,一點本事沒有那肯定是辦不到的。
“婁董,你好好的考慮一下吧。我再送你幾個字,當斷則斷,不斷則亂”賈有財說完便想起身告辭。
“有財,等一下。我隻是心有不舍,我自已也想過了。沒想到最終還是要走一步。去看看我的收藏品?”婁振華說道。
“以後機會吧,今天時間不早了。你一時半會的走不了,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賈有財笑著說道。
“有財,最後再一下,去哪裡最好?我其實還有兩個兒子的,一個去了大漂亮國,在那裡讀的書,現在也參加工作了;一個在英毛那裡,那裡有一些生意都交給了他”婁振華說道。
“婁董,你是依靠兒子,還是想自已再乾一點事?”賈有財又重新坐下了。
“我今年還不到五十歲,現在靠兒子早了點,我感覺自已還能行,當然想做點事”婁振華說道。
“那就去南方的香港,那裡大都是國人,沒有語言上交流的困難,並且老鄉也多,能互相幫忙;離家也近,想回來的時候就能回來”賈有財給了一個建議。
“有財,我好好的考慮一下。但是,人情我記下了,東西就在我的收藏室裡,你隨時來取”婁振華對賈有財說道。
賈有財點了點頭,笑了笑,說了聲“好”。
婁振華和賈有財下了樓,婁曉娥和母親已經在客廳裡了,看到賈有財下來了,譚雅麗連忙說要安排晚飯。
“譚阿姨今天不用了,我還有事。改天一定前來拜訪,我可聽說了,你是譚家人,做一手好菜”賈有財連連擺手。
“我也是好多年不下廚了,現在沒有傭人了,隻好自已做飯了。說到做菜,我感覺還能行”譚雅麗被賈有財說到了心坎上,很高興。
“賈醫生,這是我媽準備的禮物,是謝謝你給她看好病的”婁曉娥看到賈有財要走,把母女兩人準備的禮物提了出去,放到了賈有財的自行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