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人吃驚不已。
七成?
一個下半身被碾碎的病人,搶救成功率竟然能到百分之七十……簡直不可思議!
許秋沒有理會台下眾人的驚愕,繼續道:
“黃金時間內要做的事情,一是快速有效的大血管壓迫止血,避免病人在短時間內大出血死亡。
“第二步,則是開通淺深靜脈通道,快速輸血輸液,並完成氣管插管。
“當然,隻做到這兩步,想要達到七成成功率也很困難。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概念,損傷控製!”
原來是這樣……眾人連連點頭。
如果隻是在黃金時間內完成所有步驟,就能做到七成成功率,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急診主任、骨科主任等人都沒有出聲,聚精會神地望向台上。
哢噠——
ppt此時也進入了下一頁,“損傷控製”四個大字跳了出來。
許秋淡淡地講述著:
“病人在嚴重創傷後,由於精神因素入院緊張、恐懼,以及生理的大失血、劇烈疼痛等,必然會導致機體處於嚴重應激狀態,各個係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功能和機體內環境的紊亂。
“再加上搶救過程中的大量接受低於體溫的血液、液體,機體散熱增多產熱減少,更容易出現低體溫。
“而低體溫又能控製血小板功能,導致凝血機製受到損害,繼而增加纖維蛋白活性,造成凝血功能障礙。
“此外,大量失血時,病人組織灌注減少,缺血缺氧導致代謝性酸中毒……這就是特殊三聯征的產生機製,一旦出現,幾乎不可能糾正。
“而引進損傷理論,則能最大程度避免這一點。所謂損傷控製,即用最快速、最簡單的操作控製傷情進一步惡化,簡而言之就是六個字:先救命,再治傷!
“以往的手術,都要求早期進行複雜、完整的手術。但損傷控製卻不強求這一點,它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遏製傷勢,保留進一步處理的機會,讓病人獲得複蘇的機會,分期手術!
“這一次的病人,
如果是按照常規程序來搶救,他的完整手術至少需要八個小時才能收尾,但我隻用了五個小時……
“做法就是我舍棄了一些對性命威脅不大的創傷,優先將致命傷處理了。手術中,我結紮了髂內外動靜脈,完成了壞死組織和消化道清除、泌尿道重建和引流手術等,腹腔減容後再利用殘餘皮瓣覆蓋腹腔下段……”
眾人驚愕地望著台上的許秋。
損傷控製……這一理論不隻能用在戴開身上,也能延伸到所有多發損傷!
隻要是類似的危重病人,借助黃金時間、損傷控製理論,都能贏得活命的機會!
隻是問題在於……損傷控製適合什麼情況,什麼時候該用?
並非所有創傷病人都適合損傷控製手術,不在適應症之內、拖延了病情反而危害極大。
而且,如果選擇損傷控製的時機不對,也會造成反效果。
更何況,真正的臨床可不是“致命傷”、“非致命傷”就能概括的,致命傷包括嚴重肝損傷等、大血管破裂,不同的損傷類型,運用了損傷控製理論後,處理方式都會不一樣……
稍有不慎,把常規手術的處置方式用在了損傷控製手術中,或許就會失去分期手術的條件!
——
記得投為愛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