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幾個億而已,不差錢(2 / 2)

拿國內的售價來說,一千三百萬,其中三百來萬是避不開的原材料成本,兩百多萬是各類人工等雜七雜八的費用,單台機器的淨利潤能有七百萬左右。

巴頓整個團隊,拿其中的五百萬。

許秋則是技術控股,靠核心的改良設計圖,獨拿兩百萬。

也就是說,光是將國內五十台賣出去,許秋就能有一個億的收入。

而且,五十台隻是初期的最低銷量,也就是交了定金的一批,等售價徹底公布後,其他醫院看到自動開顱機的優勢,不可能不采購。

而這些還隻是大夏內部,給的是最優惠價格,賺得已經很少了。

像莓國這些國家,一台機器就能賺兩千多萬大夏幣……

“幾個億而已,不是很差錢。”許秋搖了搖頭,表情有些漫不經心。

……

數個星期後,自動開顱機正式進入市場。

第一批設備出廠,迅速發往全國各地。

臨醫則留下了其中的兩台,成了國內第一個擁有雙開顱機的醫院。

醫學界也隨之掀起軒然大波。

開顱機的曆史地位太高,它一出,開顱淪落為一項基本操作,借助影像設備確認病人顱腦的解剖結構後,再複雜的顱腦都能在三分鐘內打開……

許秋則再度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

不過他早已經習慣這一切,依舊平淡處之。

“接下來,就等七星片臨床試驗結束了。”許秋期待著。

這關係到全國四十多萬肝癌病人的治療,也是替代肝安寧的最好藥物,惠及無數病人與家庭。

而它的售價,單盒僅僅是五十七元。<

br>

隨後的時間裡,臨醫之內,科研成果頻出。

目前各科室在研科研項目一共有五十三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二十七項。

論文數量方麵,更是打破新高,去年全年光是sci論文就有71篇。

其中又以腦外科的論文數量最多,接著是急診科、心外科……

這也讓臨醫徹底站穩了南部第一大院的腳跟。

二月初,臨醫再度忙碌了起來,各科室都嚴陣以待。

院外添上了新的橫幅,正好在許秋的宣傳語之下:“歡迎大夏腦協會專家組前來考核!”。

這次的考核,針對的是全國第二家腦外科中心的頒布與建設。

這事在許秋入院的時候就已經在提,這些年一直在進行,如今已經是許秋來到臨醫的第三個來頭,總算是開始了。

專家組為首的就是腦協會會長沈華院士,許秋的老熟人。

其次,還有唐雲舒等人。

大夏對著第二個腦外科中心可以說是勢在必得。

論實力,大夏腦外科的綜合水平絕對不差,原本的藺主任、金副主任等,兼顧醫術與科研,本身就是省內的專家。

後來又來了個竺主任,她是附一的第一人。

許秋還給腦外科帶來了來自全國各地腦外科醫院的核心技術等,再加上臨醫實在是太有錢了,硬生生在三年時間裡,把臨醫腦外科提升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

從實力上看,有許秋坐鎮的臨醫腦外科絕對能排進全國綜合前五。

而頂尖的手術層麵,臨醫甚至能排進前二,與腦外科龍頭天壇醫院都能掰掰手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