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醫生眼裡,異性的身體隻是一塊肉嗎?(2 / 2)

鄭主任補充道:“31床很配合術後康複,讓下地走路,忍著痛也會完成。

駱思鈴就不太遵醫囑了,所以康複也要慢一些。”

儘管變量有些多,但,臨海小血管的優越性還是展露無疑。

……

此刻,vip病房內。

駱思鈴褪去上衣,臉上多了一抹絳紅色。

“醫生啊,我看網上說,醫生眼裡,男男女女就是一塊肉,這是真的嗎?”

小護士有些不滿,平日裡你凶巴巴的,今天怎麼和聲細氣了?

她嚴肅地道:“醫生給異性檢查,都會有異性第三人在場,醫生要是有什麼壞心眼,外行人看不出來,但我們護士心裡門清,所以不用擔心!”

許秋也耐心地給出了解答:“有基本道德的醫生,檢查異性身體時,想的都是疾病。”

看的多了,摸的多了,早就麻木了。

“不過,總會有個例存在。堅持第三人在場監督,基本能杜絕這個問題。”

許秋說著,開始往駱思鈴胸口抹耦合劑。

“有點涼,你忍一忍。”

說完,按下超聲探頭,盯著屏幕掃查起來。

駱思鈴果然被冰得眯了眯眼睛,順勢露出了小虎牙,笑著道:“沒關係,沒關係的。”

小護士眼睛都快瞪圓了。

尼瑪。

平日裡我們給你換藥,隨便碰一下就疼得罵人。

怎麼許秋一來,跟換了個人一樣!

“嗯……”

床旁,許秋目不斜視,對病床上敞著上身的駱思鈴提不起一點興趣。

這個血流信號,好標準。

這幾根血管,好漂亮。

不過,很快他就微微皺起了眉頭。

在置換後的幾根血管的吻合口,他發現了有幾處湍流。

湍流,是局部剪切力作用,通常預示著狹窄。

此外還看到了人工血管段存在狹窄。

人工血管和吻合口的狹窄有很大區彆。

後者是因為局部剪切力。

但人工血管,病因是纖維素、脂質在血管壁上沉積。

這其實也是人工血管特定的解剖結構、血流動力學決定的先天弱勢。

很多人工血管,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這些問題。

這也導致,許多病人術後的一年初級通暢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兩年的初級通暢率越百分之二十五。

邁柯維作為巨頭,在這一方麵自然是更加優秀的,基本上能比同行多個百分之一二十。

不過,這也是極限了。

當下超聲下顯示的湍流和輕度狹窄,預示著駱思鈴在兩年後、五年後,就可能麵臨狹窄的問題。

到時候可能還要做個PTA。

一個微創手術——經皮血管腔內血管成形。

這是絕大部分人工血管移植術後狹窄的通用做法,靠重複的PTA維護,使得血管保持暢通,延長使用壽命,基本上都能保證十年以上的正常使用。

“血流量和靜脈壓呢?”許秋順口問道。

小護士趕緊翻出了檢查報告,道:“血流量稍低,靜脈壓高了。”

“嗯。”

這兩個指標,都提示病人術後可能會有早期狹窄。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邁柯維不管怎麼說都是老牌巨頭,三四年內肯定不成問題,即便是狹窄,也屬於不嚴重、不需要臨床治療的“可隨訪病變”。

但,早期狹窄,致命的不是心肌梗死或供血不足等風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xiaoshubao.net。小書包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