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不會這麼做。
最後,許秋的目光落在了“?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及以上獎的主要完成?”上……
“等等,你不會想搞這個吧……”王平不理解。
“可以試試。”
“顱腦分離術雖然是世界首例,但,沒什麼能拿獎的方向,除非你短時間內把這門技術普及開。”
許秋思索起來。
顱腦分離術,他能教,也能教得通俗易懂。
但關鍵是,再簡單,技術壁壘也擺在那兒,其他人學不會啊!
這批學生不行……
那麼,隻能從其他地方想辦法拿點獎。
“人工血管?”
就在這時,許秋腦子裡突然冒出個人。xiaoshubao.net
心臟外科鄭主任!
這還是婦產科那個彎刀綜合征病人時期的事情了。
病人需要手術置換人工血管。
而直徑小於6毫米的小血管,一直是整個心臟外科、血管介入外科的難題。
小口徑的人工血管,再狹窄發生率非常高,這也是介入器械領域最具挑戰的研究方向
之一,也是製約大夏創新醫療器械發展的關鍵難題。
顱腦分離術,是許秋一人能做。
隻不過是為稀少的連體兒顱腦分離手術,提供了一個最後的希望。
當下,很難有人真正學到這門手術,更妄論上台處理複雜的聯體畸形。
但人工血管不同!
如果許秋能研究出成果,攻克人工小血管的難題,將實打實地為無數患者提供全新的醫療器材的選擇。
而這,也將成為血管外科方向,唯一一個大夏向全球收取專利費用的材料!
王平怔住了。
這……真的能出成果?
鄭主任那邊,跟研究院已經推進了十幾年了,一直在想辦法打破“人工血管6mm”禁區。
國內外,其實有很多科研人員、臨床醫生,包括行業內的心臟介入名醫,都投身於此。
他們深知,隻要能出成果,把人工血管的直徑下探到6mm,或許心臟介入就能邁入一個新時代——而研究出小口徑人工血管的人,會成為時代的注腳。
“我喊鄭主任過來!”王平深深地看了許秋一眼,立刻打了個電話。
砰砰砰!
幾分鐘的功夫,鄭主任就趕來了,他來不及喘氣,撐在辦公室門口,興奮地道:“許,許秋,四個月了,我等你加入研究團隊整整四個月啊!”
“坐,坐下談。”王平倒了杯水。
兩個小時後,許秋和鄭主任從辦公室出來。
王平呆呆地目送兩人離去。
真的要研究小口徑人工血管……
這可是限製全球心臟介入外科發展的難題啊!
……
“許醫生,我相信,有你的加入,研製成功的時間應該能提前十年!”鄭主任心情高漲。
許秋:“原本是幾年?”
“預計著二三十年吧!”
許秋搖了搖頭。
還要十多年?
他等不起。
十年以後,他估計已經在研究換頭手術了,怎麼可能還糾結在一個6mm的“大”血管上邊?
鄭主任則來了興趣,眼熱地問道:“許醫生,你……莫非有什麼想法?”
——
這兩天很忙,剩下一張我儘力晚上給大家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