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藥到病除,神醫許秋(2 / 2)

主要表現是皮膚和粘膜出血。

最凶險的體征正是口腔血皰——這意味著病人顱內出血的風險很高。

在見到男孩口腔大範圍黏膜損害時,許秋就已經往重症ITP猜測了。

不過,

最終確診還要再補一個骨髓塗片檢查。

……

這個檢查,門診一般要三到七天才能出結果。

但急診這邊會快上許多。

尤其是開單子的醫生叫“許秋”的情況下。

下午五點多鐘,男孩的骨髓檢查結果就打印出來了。

巨核細胞增多,有成熟障礙;核分葉減少,核-漿發育不平衡……

典型的ITP實驗室表現。

許秋沉默地看了會兒檢查單,明白過來為什麼社區醫院說不用轉診了。

“開個地塞米鬆吧,1.5mg靜脈滴注。症狀緩解後改成潑尼鬆口服。”

醫囑下達後。

當晚,男孩就入院治療。

家屬憂心忡忡地度過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射進病房,男孩媽媽也醒了過來。

雙目憔悴,正要摸摸兒子的額頭,卻突然怔住了!

隻是經過一晚的治療,兒子臉上的瘀斑就消去了大半!

她趕緊搖醒了旁邊的丈夫,又打電話叫來了男孩的爺爺外公等。

一家人欣賞著小孩逐漸恢複正常的身體,喜極而泣。

許秋本來預計可能得用三天的地塞米鬆。

結果,第三天男孩就好得差不多了,血小板也逐漸回升,脫離了危險範圍。

一家人辦理了出院。

出院之前,家屬握著許秋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淚。

“嗚嗚嗚,嚇死我了,我都以為我家寶寶要沒了!對不起,我們當時不該質疑你!”

“是啊,真是個好醫生,等我們回去了給你送錦旗!”

“太感謝了!”

家屬對許秋又是道歉,又是道謝。

送走一家人後,許秋回到了辦公室,輕輕地歎了口氣。

這個男孩,其實社區醫院早就診斷出了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

這個病,致死幾率很小。

但是,急性出血期很嚇人,身上會出現密密麻麻的出血點,看上去很恐怖。

因此,

很多社區醫院,私立醫院,都很樂意接收這種病人。

原因是,它不太危險。

更重要的是——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鬆、潑尼鬆等藥物,對ITP療效非常顯著!

顯著到,早上給藥,晚上症狀就能立刻消失,連住院都不用辦理的程度。

這就導致——

一些醫院,會故意給一些二線藥物,來延長住院時間。

過個四五天,再給回糖皮質激素,一針見效,藥到病除……

當然,

絕大部分三甲公立醫院,都不屑於如此。

因為三甲的病床太緊張了,根本沒心思搞這些小把戲。

而且,

ITP病人用了藥,今天來、明天出院,住個半天就得寫一份住院病曆,會給醫生這邊帶來很大負擔。

哢噠——

許秋關掉男孩的住院病曆。

這個病曆,算是到此結束了。

送走一家人後不久,急診科大廳又迎來了一波病人高峰。

辦公室醫生還沒來得及吃一口飯,就再次出動。

每位醫生,都領著一位幸運觀眾,

或者前往觀察室,或者搶救室、處置室。

幾個小時後,

許秋終於忙活完,才要回辦公室休息一會兒,就突然停下了腳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