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趙承平簡單收拾了一下,行囊坐上了航天局的大巴車。
一路驅車,趙承平發現他們已經到了一片沙漠地帶,心中一凜,忽然想到電視上火箭衛星的經典發射地。
楊局長解釋道:“沒錯,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那個衛星發射基地。”
聽完,趙承平心中湧起一股自豪。
他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火箭發射,當點火的那一瞬間,他的心情會隨著火箭的逐漸升空而澎湃,直到衛星安全抵達預定目標,就是最令人振奮的瞬間。
等長大後,他才明白,就是這最振奮的一瞬間,凝聚了無數人背後的默默付出。
如果沒有這些幕後人員的努力,就不會有舉國震驚的奇跡。
一路上,楊局長和他介紹這裡的環境。
風沙彌漫,氣候異常。
這片戈壁雖然環境惡劣,但是很適合做航天工作。
地理位置,衛星發射中心位兩省交界處的沙漠邊緣,海拔約1000米的戈壁灘上。
這一條件使得發射中心遠離了人口密集區和重要設施,為航天發射提供了廣闊而安全的空間。
而且發射中心所在地勢平坦開闊,有利於航天器的發射和回收,同時也減少了發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地麵障礙物。
氣候條件,衛星發射中心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晴天多,降水少,平均氣溫在8.5攝氏度左右,一年中至少有300天左右適合進行發射和各種實驗任務。
而且,由於氣候乾燥,雲層稀薄,大氣透明度好,不僅有利於火箭的升空和衛星的入軌,還便於地麵測控係統對航天器的跟蹤和觀測。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如此惡劣的環境條件對研究航天確實有利,但是在這裡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卻要時刻忍受風沙,乾燥和紫外線等等影響健康的因素。
聽完,趙承平由衷的敬佩在這裡工作的人。
趙承平說道:“楊局長,在這裡工作的人犧牲很大,你們才是默默無聞的英雄,然而我在網絡上卻看見有言論對你們冷嘲熱諷的,簡直胡扯!”
楊局長心中一暖,有人理解他們的苦比什麼都重要,而且這個人還是華夏最年輕的總工程師。
楊局長歎息道:“其實也不能怪他們批評,關鍵是我們的工作確實做得不夠好,這些年來一直無法取得突破,原本能和鷹國,白熊鼻尖的航天事業,如今也落後一步,所以說要批評也是該的。”
趙承平搖搖頭:“話可不能這麼說,發展總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去麵對困境。”
楊局長笑道:“趙總工說的是,心態決定一切,但有時候人才優勢更重要,一個優秀的人才,可以在團隊麵臨困境的時候打開突破口,且好趙總工你來了,可得為我們參謀參謀。”
就在趙承平在路上的時候。
發射地的研究中心大門,聚集了一群人。
他們有的身穿藍色製服,有的身穿白色製服。
作為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分彆屬於各個係統,每天要處理的工作很繁重,卻被領導要求在這裡等待一個貴賓。
這讓很多人心中不滿。
“航天局什麼時候搞這種迎來送往了,我們又不混官場,難道不知道我們時間寶貴嗎?!”
“就是,我這還有一堆破事要處理呢,不知道是哪個領導安排的,簡直胡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