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縣隻有一條河經過,還是擦邊經過,而且那一邊連著河的土地就處於縣裡最富饒的地方。
但全縣百分之八十的地方都缺水,其中有百分之四十已完全成了沙漠和戈壁。
“各位,每當我去走過那些地方,我的心就老痛了。我也是西槐長大的,在我們小時候,老輩就給我們講過,我們西槐總有一天會沒有了。”
“那時我還不懂怎麼會沒有了,現在明白了。小梁這裡的山穀能種成功,一是有水,二是四麵環山,倒是給山穀裡形成了一種小江南的氣候條件。”
“同樣是小梁的辦法,在外麵種的,就長勢不是那麼好。缺水,成了重點。”
那中年人回頭看向梁新月道:
“那要是開了暗河,也能種出你山穀裡的那種稻穀,還一年兩季麼?”
“那可能不行,種地,還得因地製宜。如果是在南方的島上,那邊氣溫高,又不缺水,日照長,可以種出三季都行。”
“可是這裡的土質不一樣,這裡的土想要種出兩季的稻穀,在有水的前提下,最少要先養好地十年。因為這裡的地上真正的泥很少,都是沙礫多。”
“如果真的要在這裡選擇種東西,我倒是建議,種中藥材,隻是這就要通過上麵的人做一些種植調整。”
“我們國家的係列的中藥種植還沒有很完善的計劃吧。所以,我個人是準備,明年在西槐試種中藥材,如當歸,黨參,半夏,黃芪,枸杞,柴胡。這些藥材中,有的是要種下去後兩三年收一回,有的是當年種當年收。”
“而如果土地用來有計劃的種一些東西的時候,當地百姓的生活,就得有一些調整,種出來的東西,就得有單位集中收購,得有專業的人指點怎麼種,提供藥苗,還得在收了後,保證資金到了百姓手上。這樣百姓來年的生存才有保證。”
其中一位專家點點頭道:
“我也曾想過這樣的計劃,但是百姓吃都成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糧食問題啊。”
梁新月點頭道:
“是的,首先我們要解決的就是糧食,那我看過西槐縣地形圖,我們隻有百分之二十的地方可以比較正常的種糧食。那我們就要想想,在沒有外來的幫助的情況下,怎麼用這百分之二十的土地養活我們全縣的人口。”
“那就隻有提高產量,要讓所有的糧食畝產提升一個高度,要讓種一季的,儘可能的種上兩季,要先種出一些耐餓的東西讓百姓先吃得飽了。”
“可是就我們目前來看,這百分之二十的地,根本養活不了我們這邊的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那怎麼辦?隻能叫外援。我們領縣與我們就不一樣,因為山脈擋了一下的原因,他們受風沙的影響小,他們境內還有兩條河。”
“所以,他們種糧食應該是基本能解決溫飽的,但要是他們也提高產量,他們多出來的糧食,是不是可以由我們縣買回來,我們種出來的中藥材,是不是我們也可以賣給需要的人家。”
“而且中藥材是全國都需要啊。同誌們,彆小看了任何一味藥材。我們國家從建立以來,是真的窮,窮得發白了。”
“百姓吃不飽,身體不好,身體不好,勞動不了,勞動解決不了,生產能力就低下。生產能力低下,產出就不高,產出不高,百姓就吃不飽。”
“這就形成了一個輪回,而我們要辦的事,就是把這個輪回改成上進型的。我們要讓百姓吃得飽,身體還好,就改變了這個死循環。所以,根本在人。”
“吃飽和身體好,就是保證人的身體,除了吃的糧食重要,治病的藥材也會重要,南方開始有製藥的廠家了,那他們就要大量的藥材,不可能還像以前一樣,靠采藥人翻山越嶺的去挖,我們,就要把這個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