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恒山(2 / 2)

260萬年前,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和山前斷裂的影響下,北嶽恒山北側沉降,南側大規模隆起,最終蛻變為碳酸鹽岩地貌。四千多年前,舜帝就封恒山為北嶽;秦時奉名山十二,恒山為“天下第二山”。之後,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為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

北魏時期,北天師道的創始人寇謙之,接受魏太武帝的征召,到平城布道,並在恒山北麓建立道場,開創了道教體係化的時代。公元448年寇謙之仙逝後,他的弟子為完成師傅的遺願,在恒山金龍峽西壁上建立了一座三麵淩空的向西朝拜的道觀,千年之後人們稱之為懸空寺,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明代時期,北嶽恒山就形成了“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五廟”的宗教建築群。

1493年,明孝宗弘治收到了一份奏折。兵部尚書馬文升以“請厘正祀典疏”為題,要求改祀北嶽於山西渾源。弘治十四年,宣化、大同兩地馬瘟流行,馬匹大量損失,邊防吃緊,明廷派大同地方將領詣渾源恒山祈禱獲應。1660年,22歲的順治,剛剛入主中原不久,就在朝臣的上奏中禦批“移祀北嶽於渾源”。從此,北嶽徹底離開了河北人的視野。1982年,北嶽恒山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位於北嶽恒山的大雲寺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北嶽恒山被成功列入“國家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名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2010年6月,位於北嶽恒山的懸空寺被美國《時代》周刊將其列為世界十大最奇險建築之一,2011年,懸空寺被評為“山西十大景美文物景觀”,2013年,懸空寺入圍“山西文化記憶”榜。

2019年開始,渾源縣領導和乾部帶領大家頂風寒、披黃土,配合專業施工隊治理礦山。按照“草本鋪底,灌木成片,喬木點綴”的方案行動,不到3年時間,恒山荒山披上了新綠。2023年10月,總投資5.17億元的恒山旅遊服務中心項目主體完工,各項配套建設加緊施工。同時,總投資1.59億元的湯頭溫泉改造工程、恒山5A景區創建、恒山景區基礎建設、恒山水庫清淤、柳河生態修複工程如期推進。

李嘉興和蘇霏霏遊玩完就進行了下一站。

喜歡崛起重生入伍結婚之路請大家收藏:崛起重生入伍結婚之路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