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這樣,就算盛戀身邊留下來的最重要的四個親人都是愛她的,但他們的家無法獨立於社會。
所以,盛戀從懂事開始,最多聽到的就是——
“你們還年輕,再生個孩子吧。”
“盛戀這個樣子,你們還是早點做打算,聽我們一句勸,再要個孩子吧。”
“盛戀是個女孩子,你們辛辛苦苦養著以後也是嫁給彆人,還是趁年輕再生個兒子吧。”
無數人都在勸盛戀的父母、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也的確被說動過,勸說過自己的兒子兒媳。
他們倒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怕盛戀養不活,再生個,總歸是有個念想。
而這些,盛戀都看在眼裡。
那些人不止勸大人,還總有些愛跑到盛戀麵前說。
“盛戀,讓你媽媽給你生個弟弟好不好?”
“你是個女孩子,這可不行,你得讓你媽媽再給你生個弟弟。”
“你爸媽要生弟弟咯,生了弟弟他們就不要你了。”
這些言論,可能在很多人的人生中都有經曆過。
有些人長大後,或許就忘記了,即便記著,或許也沒多少在意。
可盛戀不同。
她是一個從小到大不停跑醫院的孩子,她的內心太敏感了,而那個時候,她還小,她雖然正常讀書,可是學校裡的老師,同學的父母都知道她的情況。
所以,她同學的父母會和自己的孩子說:“那個盛戀的小朋友生病了,你們不要碰到她傷到她知不知道?”
這是委婉的說話。
直接點的就是——
“你彆和那個叫盛戀的女孩子一起玩,萬一出點事,我們家可賠不起。”
長大後,盛戀其實能理解他們這種躲避禍事的想法,可小時候,哪裡會考慮這些?
她隻覺得自己是不被喜歡的。
同齡人不喜歡她,老師們也不喜歡她。
她所擁有的喜歡,隻有家裡的些微。
但這一點,也總有人在無情戳破,而後來爺爺奶奶的勸說,忍不住的埋怨,徹底擊潰了盛戀的世界。
她自殺了。
那是她第一次自殺,發現她自殺的是她的同班同學。
也是盛戀後來最好的閨蜜。
“她叫霍吟。”
那個時候,霍吟和盛戀十三歲。
霍吟也被父母教育過,不能和盛戀有什麼接觸,霍吟是個乖孩子,所以聽了父母的話,可當她意外發現盛戀割腕自殺的時候,哪裡還顧得上其他的?
她害怕地要喊老師。
盛戀阻攔了她。
“不要去。我不想看到他們。”
霍吟看著盛戀那萬念俱灰的模樣,愣了一下,隨後才說:“那我帶你去我宿舍好不好?我幫你包紮一下。”
第一次自殺,盛戀沒什麼經驗,割了傷口,不算深,但算是因禍得福,為自己贏來了一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