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山裡瘴氣(2 / 2)

在古代,普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用作生產的時間有限,產出及能換取的物資也不豐裕。

遠古時候,每天的進食是一日兩餐製。

第一餐名為“朝食”,一般在早上8至9點之間吃;第二餐叫“餔食”,也就是“飧食”,吃的時候基本在下午4至6點左右。

當然啦,那些富貴人家就不隻二餐,還有三餐的,貴族吃貨甚至一天四餐,分為旦食、晝食、夕食、暮食,就是早飯、中飯、晚飯、夜宵。

是不是跟有些現代人類似?

吃多少餐,由物資是否豐富決定的。

當糧食多了,人們手上財富有餘了,選擇就多了。

直到唐宋時期,普通百姓才開始出現了一日三餐。

唐代時,夜生活開始流行,人們會製造一些小食供出來遊玩的人購買食用。

宋代時,曾實行過宵禁,後來又取消了,夜生活就更加活躍,人們開始習慣晚上餓了就吃宵夜。

一日三餐製普遍流行的是在元朝。

到了明代,上至官宦人家,下至平民百姓已習慣了一日三餐,上下午中間會吃點心。

淩家族人世代在外行商,早出晚歸,風餐露宿,經常走在半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有錢也買不到可以吃的東西。

他們為應對這種情況,經常是一日兩餐:早上出發前吃飯等飽腹食品,隨身帶備一定的裏腹食物,然後就一路風雨兼程,晚上希望能趕到可以入住的地方,再吃第二餐飯,如果帶備的食物已吃完,又無法趕到下一補充點,挨餓是很正常的事情。

淩家一行人本次組織子弟遊黃山,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為了磨礪淩家族人的意誌,訓練他們的野外生活能力。

在黃山的這幾天,淩家族人都是在教導淩家子弟如何做好出發前的各種準備,包括早上吃飯時,無論喜不喜歡,都要吃飽。

寺廟裡資源有限,一般都是吃黃粱米飯,由於淩家族人人數較多,寺廟裡在晚飯能煮齋菜已是很大的打擾,所以淩家子弟這幾天,都學會了因地製宜、從簡而行。仦說Ф忟網

不過,也可以證明,其實人一天吃兩餐,是完全可以的,不過,如果體力消耗大,有時可能要挨餓。

古人認為,節飲食、慎言語,才是最好的養生處世之道。

有詩為證: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