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計劃登山(2 / 2)

要真正實現旅行的意義,隻憑一路緊跟彆人腳印是不行的。

行萬裡路,不但用腳走,心也要在路上。

三叔四叔決定帶領族中子弟先登黃山,再到九華山,然後上廬山。

三叔四叔囑咐淩家子弟,四個小組都要上交一條經過小組眾人一起商量、規劃的行程路線。

按現代話來講,就是要四個小組提交共同商議的旅行攻略。

做旅行攻略,先是要清楚行動經費金額,對目的地曆史文化和名勝古跡列出一個清單,再是要對計劃行程的交通地理進行了解,在安全與經濟之間經過一番權衡取舍,最後才能定出認為最合理的行程路線規劃。

雖然在現代社會,黃山、九華山、廬山,這幾個地方,我都去過,但眼前是明朝,沒汽車,沒有飛機、更沒有高鐵,僅靠的是馬車、步行或船隻。

那些高山,一定也沒有電瓶車和高空索道吧?甚至可能連修理平整的上山台階都沒有呢!

所以這次我就不嚷嚷著要參與規劃行程路線了。

我曾讀過一些曆史書,記錄了明代徐霞客曾兩次登黃山的事跡。

徐霞客家鄉是江蘇江陰馬鎮(現代社會時已改名為徐霞客鎮),家裡是士紳家庭,他可是名符其實的富二代。家裡有錢,就可以讓他專心做喜歡的事:遊山玩水,寫遊記。

徐霞客自幼好讀古今典籍、地圖經誌;他從自21歲開始,離開家鄉,經曆30載春秋,走遍祖國的千山萬水。

徐霞客曾在1616年,當時他才二十九歲,他從家鄉江蘇江陰馬鎮出發,由水路南下到杭州,到達安徽,登上黃山;後經上饒、鉛山到達福建崇安,遊曆武夷山;返程時,沿途遊玩紹興。

1617年,徐霞客喪妻,所以沒出遠門,隻在家鄉周邊走動。

1618年,徐霞客第二次登黃山,這次的線路是溯長江而上,遊玩九華山後,抵九江,遊廬山,渡鄱陽湖,過景德鎮、到安徽祁門。

看啊!徐霞客1616年第一次登上黃山後,隔年就急不可待地再次登黃山,足見黃山的魅力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