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神色嚴肅地聽著父親說話。
父親又說:軒兒,看來你應試的事必須從長計議了。
父親說完,急急忙忙地走了出去。
大哥淩軒低頭沉吟片刻,抬頭看著我說:瑤瑤,哥去還是不去?
我也很嚴肅地望著他,我在穿越前的現代社會讀書時,曆史科的成績非常好,尤其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熟記於心。
剛才我聽到父親說朱同因藍玉案牽連被判謀反一事,我記得是發生在洪武十六年,即公元1385年,距離我出生時的1388年,這事的確是在三年前就發生了。
古代不似現代社會有新聞網絡、社交平台,信息秒間傳送,古代政府傳達信息靠公文,特彆重要的事情還必須是派人親往,保證傳達到位。
民間則多以書寫紙質書信傳遞信息。
紙質書信容易留有口實,故一般涉及敏感信息,人們都不會寫入信中,僅是一些互相問候或家事的傳遞。
朱同謀逆一事非好事,事發時,知者無不遠避害怕惹上了,所以當時發生時人們紛紛采取避而不談的態度。
相隔幾年,時過境遷。
從京城來的商販前來探訪父親,無意中跟父親說起有個同是安徽的官員幾年前謀逆之事,父親問是誰,當聽到姓名後,父親內心很震驚,但是表麵卻不動聲色。
父親裝作一副想起什麼的樣子,問該位朋友,這個朱同是否那個朱升的兒子?
得到朋友的確認後,父親雖然表示吃驚,但是沒說彆的話。
待朋友走後,父親立即走到書房將此事告訴兒子。
想當年,賈仁早就測算到這件事了!
當淩軒問我:瑤瑤,哥去還是不去?
大哥說完這句話後,可能意識到一個嬰兒如何能幫他分擔這樣的人生重要抉擇呢?他輕輕歎了口氣,拿起筆在紙上寫道:去?不去?
我俯伏著爬過去,拿起大哥剛放下的毛筆,我用肉嘟嘟的小手抓起筆杆,在“去?”字上邊打了一個x,然後把“不去”的“?”塗黑,紙上就餘下“不去”兩個字了。
然後我抬起頭以嚴肅堅定的眼神望著大哥。
大哥像看到奇跡一般,他伸出雙手,扶著我小小的肩膀,問我:你在回答我嗎?瑤瑤!
我斬釘截鐵地狠狠看著他的眼睛,大力地點了點頭!
大哥震驚地一把抱起我,衝出了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