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考察(2 / 2)

因為現在程勇還吃得下產能,等今後產能大了,有其他省的大倒爺可以大批量拿貨,倒是可以跟他們合作。

中午在招待所邊上一家新開的小飯館吃的,老板是饒州城郊人,燒菜的手藝蠻好的,也很實惠。

飯館裡忙活的都是他家裡人,聊天得知他在公社裡經常幫忙做宴席,但是忙活一年掙不到幾個錢,鄉裡鄉親的也不好要高價,不然彆人就不請他了。

看到公社裡的小年輕一個個往城裡跑都掙到錢了,於是帶著一家老小找城裡親戚租了這麼一間房子開起飯館來。

說到這他滿臉得意,為自己的眼光和選擇表示高興。

現在一個月乾的比過去一年掙的都多,雖然天天要忙,但是這種忙心甘情願。

爺爺和宣傳乾部問他你一家都出來了,老家的田地怎麼辦,不做工沒工分怎麼分糧食。

老板表示現在不靠隊裡分糧,如果靠分的那點糧,就夠一家吃飽,哪來的糧食開飯館。

買議價糧就是多出一點點錢,但是隻要生意好,那點成本根本不算什麼。

還說去年開始隊裡很多人都不再幫隊裡乾了,有門路的都跑城裡或者幾個沿海城市,過年回家大包小包的,衣著也光鮮很多,所以死守著隊裡那點地不行了,得出去闖闖。

店老板的話讓爺爺和兩個隊乾部沉默了。

吃完飯王建昆帶著四人坐人力三輪車去了百貨大樓。

下車後王建昆說這些騎三輪車的都是城郊的農村人,他們每天大概可以掙個2塊錢,勤快的甚至掙3塊多。

幾個隊乾部對於處處能掙錢都很羨慕,但是想著現在隊裡也有個掙大錢的項目,也就沒那麼難受了。

在百貨大樓,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如織的人流震撼了爺爺和兩個隊乾部,父親來過兩次所以還算淡定。

進去的一個個都背著小包,出來的一般都帶著鼓鼓囊囊的包出來。

王建昆出錢給爺爺和父親買了上海牌手表,然後給每個人都買了刮胡刀和幾套刀片。

其他的有想買的就讓他們自己買,在這裡來就是讓他們開開眼界。

逛了一會王建昆讓父親和胡喜洋帶著,他要去買發電機和配件了。

約好傍晚5點集合,晚上還去中午那家飯館吃飯。

王建昆回招待所騎上摩托車去了廢品站,這裡已經成了他進貨的地方了,王建昆心想。

今後在縣城考慮開個廢品回收站,到時候銅鐵和紙張木材可以用自己的超能力變廢為寶。

來到廢品站找到負責人,已經很熟了,讓王建昆自己先去找要買的東西,完了找他稱重。

熟門熟路的開始挑選需要的廢鐵和銅材,照例搜刮了一些貴金屬,讓廢鋼鐵都變成純粹的碳鋼。

這也算是做了好事,不然鋼鐵廠收過去還要分選,不分選的隻能是用來造普通的鐵。

選完稱重後王建昆請了5輛板車幫忙拉到信江邊,他自己摩托車上也帶了200公斤的銅材。

讓板車師傅們把貨卸到河邊後,王建昆發動超能力把超級發電機製造了出來。

這款發電機大小和外形都與前一台廢品類似,王建昆對外表還進行了做舊處理,到時候就說是老水電站拆下來的,便宜賣給了二道販子,王建昆剛好有聯係就碰到這麼一台。

用木箱把發電機包裝好,用雜草灌木偽裝了下。

其他元素如鉻,鎢,鎳,等等就裝箱帶回招待所。

還合成了2000塊玻璃和1噸灰口鐵板,也是放到這邊,明天再帶胡喜洋和父親來搬上車。

晚上集合後接著去了那家本地風味的飯館吃飯。

五個人點了6菜一湯,還拿了2瓶白酒,王建昆照例是不喝的,四人每人分了半斤。

據老板講這酒還是他們石獅公社的酒廠出產的,純糧釀造的,口感很好的,四人品嘗了下覺得和清華酒廠的差不多,看來釀造工藝都是一樣的。

幾人吃完沒有立馬回去,在店裡聊起了下午的見聞,王建昆跟老板聊了聊石獅公社的情況,準備明天帶爺爺他們去看看靠近城市的公社有什麼變化。

老板講了下公社因為出去工作的人很多,留守的人乾不完農活,有些隊都買了拖拉機,插秧機也有的生產隊買了,不僅自己隊裡用,還幫其他隊插秧。

這樣效率高了,分的糧多吃不完還會賣到城裡來,所以糧店才有議價糧或者一些集市上也可以買到糧食蔬菜。

還說今年有幾個隊搞來了什麼雜交水稻,前不久回去看到田裡種的確實長勢好,過一個月收割後如果產量比原來的稻種多,那麼整個公社可能都會種這種雜交水稻。

爺爺他們聽到這種能增產的稻子,紛紛開口在哪能搞到。

老板講他也不清楚,可以去那幾個有種的隊去問問,應該可以知道在哪買。

聊到9點多幾人才回去洗漱休息,王建昆跟胡喜洋說了下明天一早去信江邊把貨裝上車就去石獅鄉看看。

那邊是在回去的路邊上,也不繞路,就是要停留一兩個小時。

第二天三人先去裝了貨,回到招待所一起在邊上早點攤吃粉,接著就往石獅公社走。

車子來到公社辦公室,爺爺拿出介紹信找到公社書記,表達了帶人來參觀石獅公社的改革成果,希望能去酒廠和種雜交水稻的地方看看。

公社書記對於有彆的公社能有人來參觀也挺高興,說明自己的公社在外麵還是挺有名氣的,這也算是個不小的政績。

公社書記親自帶著爺爺他們去酒廠考察,還打電話給有種植雜交水稻的大隊隊長等會帶人去參觀。

公社書記看爺爺一行有卡車有摩托車,卡車還裝著一個個木箱,對爺爺他們也高看一眼,知道這不是來打秋風的,是真的來參觀學習改革先進經驗的。

於是叫上宣傳乾事和辦公室兩個乾部一起陪同參觀。

書記跟眾人介紹了他根據實際情況,抓住糧食過剩的契機率先建了這個酒廠。

附近幾個公社過剩的糧食隻能便宜賣給他所在的公社酒廠,酒廠掙的利潤比單純賣糧食好多了,還將他如何打開銷路等等舉措。

王建昆對這位書記觀感不錯,是個能吏,今後說不定能上到更高的位置。

參觀完酒廠,有個大隊書記騎車趕來帶著爺爺一行來到雜交水稻種植的地方,爺爺和隊乾部下到田裡仔細查看。

稻子快要出穗了,每叢稻子都有20多穗,對比下家裡種的,如果每穗都能很飽滿的話,一畝地比家裡的將增產30%左右。

爺爺向這位大隊長打聽了下稻種要去哪買,種植有什麼要注意的。

隊長也沒有藏著掖著,說了這是國家主持推廣了,這幾年便宜提供稻種和種植技術,可以找洪都農業局申請預定稻種,隻要有公社的介紹信,寫明要種多少畝,一般都會提供相應的稻種的。

他也是因為隊裡有農業大學的學生知道這個消息,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去申請了。

去年種了第一次,畝產有800多斤,今年還按專家的建議買了化肥,畝產應該有1000斤。

爺爺他們聽到有這麼多,都很驚訝,隊裡最好的田也才出600多斤,這種居然可以出1000斤,都動心了,問隊長能不能給個申請的聯係方式,明年也打算種這種。

隊長二話不說就把洪都農業局的電話和收信地址都寫給了爺爺。

接著又聊了聊隊裡的情況,跟那個飯店老板說的差不多,年輕人很多跑城裡找機會了,隊裡買了拖拉機,插秧也請插秧機來。

旱地還種了很多蔬菜水果,每天都有隊員一大早挑菜去城裡賣。

告辭了熱情好客的大隊長,一行人上車往德興銅礦走。

路過德興時王建昆已經提前把一箱箱貨運到招待所,裝上胡喜洋的貨車後就往家趕。

到家後王建昆指揮卸貨,發電機和配件的箱子直接運到水電站,其他的先運到家裡。

跟胡喜洋說了下明天還要再跑一趟德興銅礦去裝電纜線,還是明天一大早去,下午回來。

胡喜洋答應了,現在自負盈虧,能有活拉就不能歇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