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果兒笑著否認道:“可我剛才說的,的確是心裡話呀,不是拍馬屁呢。”
雖然林曉光後來捐贈的教學樓,自己隻需要出資一部分,剩下的由政府補齊,他平均隻出30萬人民幣左右一座的錢。
但林曉光的這個善舉,還是讓梁果兒這位老友刮目相看的。
曾幾何時,梁果兒誤以為,林曉光已經被娛樂圈的風氣徹底汙染了,變成了一個風流大亨,天天想著睡那些女明星,再沒有當年的純真和溫暖。
直到林曉光在三年前,開始積極的安排人去山區考察,捐贈學校等等行為,梁果兒才意識到,林曉光終究還是一個內心純真的好人。
當然了,除了學校,林曉光還捐了衛生所,水窖,水利工程,幫助修路和資助學生。
在貧困山區考察一段時間之後,梁果兒也了解到,建學校最少的費用是28萬,比較多的有200~300咬的,平均應該可以在100萬左右。
其實梁果兒在片區考察的這段時間,她才逐漸發現,在那些缺乏學校的山區,學校的房子不是最缺少的,真正缺少的,是能待在學校的老師。
很多支邊或者支教的老師,多則兩三年,少則一個月,待不下去就走了。
想到這些,梁果兒也跟林曉光說了自己的見聞:“曉光,我在一些山區做考察的時候,認識了一個農民工的孩子,四年級一個學期換了三個語文老師,最可歎的是第二語文老師原來是他們的音樂兼體育老師,第三個語文老師是他們的英語老師。”
“因為留守兒童少,很多山區學校根本不會分班級甚至不分年級,因為工作的關係,會接觸到很多農民工,他們的孩子經常是大大小小各個年齡的孩子一起,上一個年級的課的。”
“所以曉光,我想說的是,國家普及義務教育雖然不假,但是這些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可能會學出好成績的,很多孩子沒有讀完9年就輟學了,因為再學也沒什麼用,既考不進高中,更考不上大學,充其量就是不再是文盲而已。”
聽完梁果兒這番話,林曉光不禁陷入了深思。
梁果兒的擔憂,正是林曉光頭疼的地方,因為有些山區交通、教育、經濟等等因素,導致了許多鄉村的人口越來越少,學校撤銷,師資力量匱乏,而留守在山區的孩子們也漸漸失去了上學的機會……
林曉光歎了口氣:“果兒,其實我也知道,我在那些偏遠山區捐這些學校,意義不是很大,可是我想了想,哪怕能讓那些孩子不變成文盲,也不算是一件壞事啊。”
“對呀。”梁果兒笑著點了點頭,直言不諱地道:“當然不算壞事兒,你做的這些,都是天大的好事!”
梁果兒離開後,林曉光立馬撥通了章梓琳的電話號碼。
“梓琳,是我,曉光。”林曉光點了根煙,邊抽著煙,邊跟章梓琳講電話。
電話那頭的章梓琳有些難過地說:“曉光,我知道是你,我還以為你……”
聽著章梓琳欲言又止的口吻,林曉光笑著追問道:“以為我什麼?”
“以為……你把我忘了。”
林曉光忍不住笑道:“怎麼可能忘了你啊,我最近一直在忙電影。”
彼此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麵了,林曉光這次打電話給章梓琳,自然也是為了參加山區學校竣工的事情。
當然了,林曉光最期待的,還是跟章梓琳,兩個人,在沒有外人打擾的地方,大膽的談情說愛。
華娛之白金年代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647377658,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