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家女想了想,說:“其實,什麼題材都有可能觸動我,但我更偏愛現實主義題材,因為取材於生活,貼近廣大群眾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此次的《生命之路》,邯家女也正是看中了原型故事中,這種貼近百姓的現實感。
聊來聊去,林曉光和邯家女的話題,最終還是回到了劇本的創作中去。
作為更有經驗的前輩,在劇本的修改方案上,林曉光也給邯家女這個後輩,提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邯家女也深深感慨,林曉光能從一個群演走到今天,的確是有他的獨到之處。
比如,邯家女的初稿裡,主人公程勇自己是患有白血病的,可林曉光希望,她可以把程勇塑造成一個健康人。
邯家女一開始不明白,林曉光這麼改的粽子,就問他:“林董,能告訴我為什要這麼改嗎?”
林曉光如是說:“我個人覺得,如果主角也是病人,有些動作的場麵就完成不了,而且,程勇如果是病人,就不僅僅是在救人,還有自救的意思,這遠沒有一個健康人犧牲的那麼大。”
再比如,邯家女的初稿基本上是一個“獨行俠”的故事,但為了影片節奏,林曉光就讓他多創造幾個重要人物角色。
一開始的時候,邯家女覺得,配角就是為主人公服務的,所以淡化了其他人。
但聽了林曉光的一番話,邯家女忽然發現,《生命之路》裡每一個主要配角的故事可以改的好看,也都可以獨立呈現。
比如思慧,她是影片主要配角裡的唯一女性角色,在邯家女的初稿裡,也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女性角色,她是一個護士,給程勇提供了印度藥的渠道。
但在林曉光的建議下,這個女性角色就變成了一個病人的母親,一個為了掙錢去夜場工作的女性,一個全市最大的白血病病友qq群的群主。
林曉光這麼改,是讓思慧代表一個堅強的華國母親的形象,這樣一來,在劇本中她的作用會變得很大。
不過,邯家女覺得,後半部分思慧戲分較少,甚至覺得最後應該和程勇有交集。
可林曉光卻認為,後半部分,其他四個人的戲分都應該減少,因為主要在講程勇的心路曆程和升華。
林曉光語重心長地說:“思慧和程勇之間也許有感情,但他倆在生活裡都麵臨著巨大的困境,愛情會被生活裡的困難慢慢磨沒。”
“這就是現實。”
看著茫然不解的邯家女,林曉光如此解釋。
不過,對於林曉光在這些部分的改動和處理,邯家女一開始很困惑,但琢磨了一下,就變得很喜歡了,她覺得跟林曉光這樣的人聊天,對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啟發,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聊到最後,邯家女感慨萬千地說:“林董,我真覺得,您是一個非常有才華非常睿智的電影人,您對電影和劇本的理解,甚至要比我在學校的導師還要專業。”
林曉光笑著打趣道:“你的導師算老幾啊?我可是你父親欽點的商業片之王,你讓你導師出來,拍一部票房破10億的電影試試。”
邯家女也忍不住笑道:“我看……還是算了吧,您就彆為難我導師了,我的導師主在學校要教的是理論,您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還是有本質區彆的。”
不等林曉光回答,邯家女接著又道:“還有,您今天跟我說的這些話,我都記住了,我以後寫東西,一定會在在配角上,下更多功夫的。”
林曉光欣慰地點了點頭:“三爺這些年日理萬機,還能教出你這樣懂事的女兒,也算是老有所慰了。”
邯家女笑了笑,靦腆地說:“林董,您就彆笑話我了,我還沒達到我父親說的事業有成呢。”
ps.今天第一更,感謝各位小夥伴的訂閱打賞支持,謝謝大家。,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