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我544章成功和風險(2 / 2)

華娛之白金年代 蝸橙 5324 字 2024-03-28

著名導演李安就曾經講過一個例子,他有一個學弟,畢業作品比他的還要出色,但最終也是沒有能夠成功入行。

李安自己,當時其實也近乎絕望了。

但是他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學長畢業以後的走向,發現,凡是改行去做電影產業裡其他門類的,沒有一個混出來的,隻有堅持寫劇本的有人成功。

因此,即使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他仍然一路苦撐,不停寫劇本,不停見投資商,積極爭取各種輔導金的機會,才最終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

可以說,李安的成功,儘管是他自己能力的體現,也有很大的幸運成分。

假如不成功,他當時已經做好準備,去改學計算機,當個程序員了。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華國目前成功當上導演的人。

程凱歌,電影世家出身,他算是很少有的,隻要願意拍片,就有片子拍的人。

章藝謀,攝影師出身;

封小缸,編劇出身;

黃家衛,編劇出身;

薑文,演員出身;

顧長衛,章藝謀的禦用電影攝影師出身;

烏爾善,廣告片導演出身;

滕華濤,電視劇導演出身;

徐靜蕾,演員出身;

趙薇,演員出身;

林曉光,演員出身;

韓寒,暢銷書作家出身;

程思城,演員歌手出身;

郭敬明,暢銷書作家出身;

徐浩峰,暢銷書作家及編劇出身。

周傑倫,歌手、演員出身;

許崢,演員出身;

蘇有朋,演員出身;

……

他們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他們要麼已經在電影相關的行業內站穩了腳跟,獲得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要麼就是,自帶巨大的流量,能夠有無數粉絲買單。

對於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來說,要做到自帶巨大的流量,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前麵的那條路,也是非常艱辛,隻有每個行當內的佼佼者才能夠走出來。

即使是成功的當上了編劇,或者攝影師,或者電視劇導演和廣告片導演,能養家糊口都不錯了,有幾個人是有餘力向更高的地方走的?

所以,華國不隻是學院派出身的商業電影導演少,而是本身學院派出身的導演就特彆少。

他們不但內部競爭激烈,還要麵臨外部轉行的作家、演員、歌手的競爭,所以拍電影的機會就更少了。

遠的不提了,就說林曉光吧,他當年為了拍攝《人在囧途》,不僅自己動手寫劇本,還拿出了所有的積蓄,甚至在華宜的質疑下,拉來了許崢、邯三平一塊投資,才把《人在囧途》這個項目給敲定下來。

ps.感謝“花笑雲”和“書友1533296848328111”兩位小夥伴的打賞鼓勵,也感謝每一位訂閱投票支持的小夥伴,提前預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