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渾然天成(2 / 2)

華娛之白金年代 蝸橙 10925 字 2024-03-26

這個性格在故事後來的發展中也一直延用著。

後來在第一次偷竊之後,黃渤的反應也是:

就直接拿個榔頭給它咕咚  給他一砸

砸完了拿了就跑

這樣的話他在電影中說了不止一遍。

最後當他拿著偷來的麵包跑在重慶的環形高架橋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人物的性格特征從頭到尾都是一致的,到片尾還不忘引起笑點。

像這樣的細節設計還有很多。

比如包世宏這個角色,在片子的最開始在看醫生(寧浩飾),他為什麼去看病?

因為他尿不出來尿。

尿不出來尿代表了什麼?

憋屈!

一個男人的生殖器官出了問題,是多大的諷刺!

沒錯,這個小人物活的很憋屈,不善言辭,沒有其他愛好,一心想著救廠,卻也沒能如願。

但是好人的下場總不會太壞。

他最後因為錯把麥克認為成了寶馬車的車主,誤打誤撞抓到了國際大盜,上了報紙,成了英雄。

最後領獎的時候,包世宏躲在廁所裡儘情的尿尿,讓銀幕前的你我,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暢快!

電影中不僅像尿尿這種小事會從頭貫穿到結尾。

還利用了一些道具,寶貝石頭自然不用說,就連那個可樂罐,也是一會兒串場一會兒搞笑。

謝小盟的可樂罐砸到了包世宏的車窗,道哥三人組利用可樂中獎騙人騙錢卻沒能如願。

三寶偶然間進入道哥三人住的小旅館裡,看到桌上擺放的“騙人可樂”,以為是真的中了五萬塊大獎,立刻趕往北京領獎。

這時候剛趕上寶貝玉石丟失,經常買彩票渴望中獎的三寶就自然而然成了被懷疑對象。

除了利用道具串場之外,導演力求讓戲中出現的每一個小東西都“有始有終”。

不會讓觀眾產生“這個東西去哪兒了?”的疑問。

舉個例子,道哥三人組在偷彆人家東西的時候,順了一條小狗,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這個事。

其實這件事很小,表姐也是這次刷電影才有印象。

如果不再做交代,觀眾就會忘掉。或者說,如果換成一個比較粗心的導演,這條小狗也肯定不會再出現。

寧浩就做了一件讓表姐刮目相看的事情。

一個鏡頭帶到的小狗,此後還是做了交代。請你自動對比。

(你要是什麼都不會)

我可就把你微波了啊

道哥在陽台打電話的時候,小狗再次出現。

從背景中的一群小狗來看,可以猜測他們每次去“搬彆人的家”,都會把狗也搬回來。

讓人哭笑不得的同時,還能證明道哥的性格特點:

一個善良的小偷。

正因為有這樣的交代,後麵的一些事情,就顯得並沒有那麼莫名其妙。

比如,道哥發現了謝小盟睡了自己的媳婦兒,作為一個“道兒上的”人,他的第一反應不是自己解決謝小盟。

而是通過找律師,希望用法律來解決問題!

結了婚都沒人管,還有沒有王法?

當律師不管時,這個大哥居然開始感歎:

(世道變了)

就是沒有好人了

一個黑道兒的大哥,居然還在感歎世上沒有好人,性格特點和喜劇效果就自然出來了。

道哥三人組和包世宏僅僅一牆之隔,小偷和保安都在研究地圖,一個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安保工作,一個研究的是如何偷“寶貝”。

三寶一錘子下去,甚至還震掉了道哥他們的“搶寶小黑板”。

雙方甚至多次碰麵,最重要的是還很友好,氣氛很融洽。

第一次去偷寶貝,“交戰”完後,包世宏和黃渤居然能一起洗澡還“借紅花油”。

借完了還不算,黃渤還給包世宏塗了紅花油。

第二次在日常生活中碰麵,郭濤幫他們抬了裝有謝小盟的箱子。

警察和小偷一邊鬥智鬥勇,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成了朋友。

這事,是挺奇葩的。

整個電影中夾雜著重慶方言、青島方言和香港話,地方話在這部電影中成了亮點。

表姐第一次感覺到了地方話的幽默。

因為《瘋狂的石頭》的成功,小成本電影看到了希望。

出現了諸如《最強喜事》、《失戀三十三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老炮》、《火鍋英雄》這樣的低成本、高票房口碑爆表電影。

自此之後,精製作,小成本,成為了華語電影創作的一支非常重要的路線。

而一些有能力拍大片兒的導演,也開始專心做故事,比如《集結號》、《投名狀》、《唐山大地震》、《讓子彈飛》。

有人說寧浩這部《瘋狂的石頭》是模仿了英國導演蓋裡奇的《兩杆大煙槍》和《偷搶拐騙》,都是追求視覺上的新鮮感和荒誕感。

兩杆大煙槍、偷搶拐騙

但是,表姐想說,愛學習從來都不能當成是一件錯事。

學習,正是青年導演們所需要具備的最珍貴的品質。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瘋狂的石頭》之後中國電影的十年。

2012年,國內銀幕突破一萬塊,2015年突破三萬塊,觀眾對電影的需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增長。

電影《失戀33天》票房突破3億,《北京遇上西雅圖》10天破2億。

“青春電影”以《失戀33天》等為範本,開始開辟“青春票房”。

某些電影為了達到宣傳效果,宣傳費用甚至超過拍攝成本,以致於同類型電影泛濫成災。

為了滿足需求,中國電影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餐時代”,利用IP來洗錢。

《致青春》、《匆匆那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都是IP電影的代表,單單是《小時代》這樣的電影都拍了四部。

電視節目也開始覬覦電影這片沃土,出現了《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第一部、第二部。

更有演員跨界當起了導演,《煎餅俠》、《後會無期》,《左耳》等,《泰囧》這樣的還屬於裡麵的高端產品。

《長江圖》、《路邊野餐》這樣的小眾電影依然沒有市場,幾乎無法生存。

《瘋狂的石頭》十年,國產電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多電影的出現的問題是:評分低了,口碑差了,可是錢卻一點也沒少花。

可想而知,寧浩當年拿的那300萬有多麼的捉襟見肘,細致入微的考量能讓人想到這錢肯定是紮紮實實全投在了作品裡。

明星片酬談不下來,我們就換,電影場景沒有必要非要跑到國外去,機器設備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隻要故事好,隻要導演肯用心,觀眾就會來買你的賬!

《瘋狂的石頭》十年,我還想國產電影再瘋狂一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