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光說的倒也是實話,其實,就在他剛回京城的前兩天,他就特意看了一遍霍建起前兩年拍的那部電影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
這部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故事說的是,中國HN西南部綏寧鄉間,一位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陪伴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踏上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
父子倆一路跋山涉水,幾天的短暫相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係,漸漸消除了他們心中的隔閡。
從表麵上來看,這是一部關於美景的作品。
初夏的湘西南,草長鶯飛,眼前一片連綿不絕的綠意;一條人跡稀少的山路蜿蜒向前,兩旁綠樹濃蔭、山花盛開;狹長的青石板小巷、黝黑的村前小橋,小村莊在清晨的霧氣裡若隱若現,仿佛夾雜著泥土的清香。
如果隻是簡單的美景ppt,那這部電影就不能算是電影了,事實上,這是一部披著美景畫麵的情感作品。
故事情節雖然看起來很是簡單,沒有悲歡離合、大起大落,但在送信的旅途中,兒子重溫了父親送信的方式,更加深了對父親的理解。
隨著旅程的接近尾聲,父親對離開工作的傷感越深,兒子對父親的體諒也越深,及至最後,電影裡濃濃的情感,也讓林曉光這個局外人差點落淚。
惡補完霍建起的這部電影,林曉光心裡隻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拍的實在太好了,毫不誇張的說,《那山那人那狗》給林曉光的感覺,就像一壺清水,淡淡的,但是總能給人一種通徹的感覺,很適合一個人安安靜靜的看完。
所以,林曉光本來以為自己這次拍霍建起這部電影,可以體驗一下《那山那人那狗》那種溫馨文藝片的感覺,誰知道,兜兜轉轉了一圈,這次雖然不用再像之前那樣飾演反派了,結果,到頭來,他這次居然是在電影裡麵飾演一個吸..毒份子……
然而,無論嘴上再怎麼挑剔都好,林曉光的行動還是很老實的,最終,他還是在李美芳的建議下,默默簽下了這部電影。
李美芳走後,簡簡單單的幾頁紙,林曉光自己一個人反反複複看到半夜,關於《生活秀》這個劇本,怎麼說呢,不知是原著的缺陷,還是編劇改編的問題,林曉光總覺得自己這個劇本太過簡單了點,說實話。就這麼鼻屎多點內容,他很難把握好“來雙久”這個角色的特點。
所以,為了演繹好“來雙久”這樣一個邊緣角色,林曉光還專門跑了一趟書店,買回了《生活秀》這本。
在剛買回這本的時候,林曉光沒有著急著,而是看了下作者的簡介:池莉,從事醫務工作多年,1981年開始發表。
看到原作者的這個簡介的瞬間,林曉光不禁眉頭一皺,心說,這種棄醫從文的作家,在以前也出了幾位,他熟知的還有魯迅、畢淑敏。
林曉光覺得,這些人,往往文筆尖銳,文字像針刺入喉嚨一樣紮的人生疼。
果不其然,當林曉光通宵達旦地讀完《生活秀》這本的時候,他的頭腦一片空白.,緩了好一會兒,他才不得不在心裡感歎,池莉的文筆確實很深刻,不做作,不矯情。
書裡麵有些地方的表述,估計主人公自己看了都覺得自己恬不知恥。
在前世那會兒,林曉光看過小清新的文章很多,矯情的讓他以為這個世界除了感情什麼都沒有,《生活秀》卻告訴他,其實都他媽狗屁,這個世界什麼都有,就是感情在那忽悠來忽悠去的,以為自己神通廣大人民無所不能,到處冒泡,真他媽讓人惡心的想吐。
P。感謝“還沒想好?”的打賞和蓋樓支持,很遺憾,也很對不起,讓小夥伴們失望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