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逃出來的大儒
邢道榮還沒聽說曹操要稱公稱王的事情,但很快他就知道情況很不對了。
或者說
越來越多的事情,開始偏離了自己的想象之中。
他留在西城,當然是為了日後樊城之戰做準備。
一旦關羽出現危險,他立刻可以出兵,前往支援。
甚至把孟達找來自己身邊,也是怕出現什麼意外,時間線又回束了。
往來荊州同樣也是如此,與關羽密切交流,才能知道他動向,加更多保險。
若是一地太守,他肯定不能隨意亂走,但隻是駐地大將就不一樣了,平日隻消安心訓練,他的活還真不多。
如此才有時間,多往荊州去。
結果沒想到,因為他是離著曹操最近的地方,從曹操這跑出來的人,都會先到西城。
至於說曹操這怎麼會有人跑來西城.邢道榮也雲裡霧裡管不得了。
此刻他看著眼前人,處於一臉震驚的狀態。
不止是他,跟著他到西城的蒯祺,已經一臉不可思議了。
“崔崔先生.你怎麼會來這裡,還這幅模樣?”
蒯祺說話說的結結巴巴的,隻是一聲先生,卻能聽出他有多少敬重眼前之人。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東武城人,出身清河崔氏。
早年師從漢末大儒鄭玄。
最初跟隨冀州牧袁紹,官至騎都尉,曹操平定河北後,授冀州彆駕,遷丞相東曹掾。
大儒學生,那也是大儒。
更彆提這大儒在曹操這頭位高權重,極為受到尊重。
怎麼會想到這人會出現西城?
再看其灰頭土臉,臉上甚至還有幾道血印子,直一副狼狽樣子,如何不讓人吃驚?
瞧瞧蒯祺磕磕巴巴的樣子,你就知道崔琰在天下世子的心中,是什麼地位了…
崔琰倒是淡定的很,雖狼狽不堪,身體卻還立的筆直,朝著蒯祺打量一番道:“你便是做《將軍賦》的蒯家侄子?”
蒯祺不敢托大,連連點頭道:“正是在下拙出。”
崔琰聞言,又看向蒯祺身邊那高猛大將,卻見氣宇軒昂,仿佛有萬千豪情在胸中,才問道:“那你就是人屠白起之後,邢道榮?”
邢道榮吞了吞口水。
按理來說,崔琰比起諸葛亮的名氣小多了。
但不知為何,他那氣度卻讓邢道榮有那麼一些些微微緊張,此刻老老實實的拱手道:“不敢有辱兵家聖人名號,末將正是荊南邢道榮。”
說著,也小心翼翼問道:“不知先生此來是為.?”
崔琰依舊還是清淡樣子,隻是說的話卻有些石破天驚,卻聽其道:“今覺曹孟德實乃欺君奸賊,故棄之而去。”
此話一出,邢道榮感覺自己整個人毛都豎起來了。
曹操稱王,肯定有忠義之士不滿。
彆人不是,就說荀彧怎麼死的?
不就是曹操稱王之後抑鬱而亡?…。。
隻是雖說如此,卻從來沒聽說過有出跑出來找劉備的啊!
雖不知崔琰到底經曆了什麼,但邢道榮反應很快,直拜而呼道:“先生深明大義!曹操當年挾天子以令諸侯,實乃奸臣小人!想來先生昔年破受蒙蔽,今日終見其麵目。”
說著,心裡卻暗自才猜測到底發生了什麼。
幸好崔琰也沒叫他自己盤算太久,直接把事情給說開了。
原來曹操平滅河間叛亂之後,回過頭來發現劉備已奪取漢中,心裡也知道天下大勢已到了另一個拐點。
群雄逐鹿,經曆十餘年的征伐,徹底結束。
天下已成三分天下之勢,後麵需要對付的對手隻有兩個—劉備與孫權。
他清楚,鄴城的世家官員,自然也清楚。
於是班師回朝的路上,文武眾官皆議立曹操為魏公、魏王。
尚書崔琰,聽此等言論,深惡痛絕!
大漢天下四百年,除開朝時候的八位異姓王,隻有一位異姓王—代王盧芳。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盧芳和三水縣的屬國羌人、胡人一同起兵。
最後見大事不成,遣使投降劉秀,光武帝立盧芳為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