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兩三事(1 / 2)

魯美的畢業生藝術作品拍賣會,經過了兩天半的時間,也終於接近了尾聲。

許新文不出意外的在這次拍賣會上斬落頭籌,也在其他兩所美院,以及全國觀眾的麵前狠狠露了一回臉。

作為一名藝術家來講,他已經成功把自己的名氣打了出去,現在所欠缺的,無非就是時間的沉澱,以及更多的作品經過藏家的檢驗。

這其中也包含很多方麵,例如藏家的群體,作品在圈子裡的交易次數,以及交易金額的浮動等等。

其實已經有不少人查到那天在拍賣會上,跟沈建雄競價的是李建光,這也讓這場拍賣帶上了一些傳奇色彩。

一位是國內定頂尖的收藏家,一位是業界頂級大佬,兩個人去爭一幅畢業生的作品,那大家的想法可想而知。

“有什麼好猶豫的?”

“直接衝就完事兒了!”

許新文這個名字,簡直就像金字招牌,這兩天在圈子裡被瘋傳,無數的藏家以及藝術品經紀人都在尋找他是否還有彆的作品出售過。

但很遺憾,算起來許新文目前出道不過一個多月,一共在市麵上流通的作品就兩幅。

目前已經有不少知名畫廊找上許新文,希望跟他合作,開出的條件待遇都很豐厚,但是都被他回絕了。

“連李建光我都沒同意,怎麼可能答應你們呢?”

許新文表示,這輩子我隻為自己打工。

不過他這兩天也在考慮另一件事,就是李群申跟他提到的中美協。

中美協的全稱叫中國美術協會,光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這個藝術協會在國內的地位。

單單是聽到中美協曆屆會長的名字,就好像看見了近代藝術的整個發展史。

徐悲鴻,

齊白石,

何香凝,

江豐,吳作人......

能夠加入美協,不知道是多少藝術家長期追逐的一個目標。

當然,難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近年來加入美協的條件改為了積分製,報名的藝術家需要經過初審和複審還有老前輩們的複評(每輪1~3分),在淘汰掉99%的同行以後,才會獲得一個“申請的加入美協”的資格(9分)。

基本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許新文現在考慮的是,自己到底要不要特地為中美協的初審準備一幅作品。

因為你要說中美協對他有沒作用,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說的具體一點就是,看你想不想進體製。

例如魯美的教授,大部分都帶著中美協會員的頭銜,這其實就算是官方發的一種“黃V認證”,證明你的技術和才能在行業裡屬於頂尖。

但如果你是一名自由藝術家的話,同時名氣又不小,那這個頭銜對你用處就不大,反而一些人情事故會讓你不太舒服。

而且近年來的中美協篩選作品,是有些形式和教條主義的,

例如對你繪製的作品有篇幅大小要求;

一些具備更複雜技巧的,表現形式更加繁複的,有故事內涵的,一看就花了大心思的作品,更容易被選中。

這也使得現在冒出了不少培訓班,專門培訓如何去創作符合美協審美的作品。

聽上去好像有些匪夷所思,但這就是目前海選考核的現狀。

“還是準備一幅吧,畢竟中美協的作品展覽級層次比較高,相信肯定會有很多人關注。”

許新文現在秉持的態度,還是不放過任何一個知名畫展的參展機會。

因此他現在短時間內要完成兩幅作品,一幅是沈建雄的約稿,同時用來參加遼海青年藝術展。

一幅是中美協的投稿作品,準備參加中美協的初審。

“感覺好特麼忙啊。”

但一想到自己現在畫的畫都是錢,他就又忍了。

現在的努力都是未來更好的生活。

一說到錢,就不得不提一下許新文在拍賣會上究竟掙了多少。

按照現在國內的政策,在拍賣會上“財產轉讓個人所得”,要收取20%的個人所得稅。

並且按照魯美的分成協議(拍賣會上漲至22%,包含平台分成),120萬拍出的作品,許新文實際到手差不多75萬左右。

算上之前《建築工人》的出售所得,以及直播廣告帶來的盈利,許新文現在的個人資產,已經突破百萬。

很多人有了錢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消費,或者給家裡添置物件。

可當許新文把自己的銀行餘額展示給自家老爹的時候,

換來的卻是許崇明欣慰和憐愛的眼神,似乎是在說,心意領了,這麼點錢你自己留著花吧。

許新文這才想起來,自家雖然說生意不怎麼景氣,但好歹也是開廠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