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李建光的橄欖枝(2 / 2)

這點李建光還是比較欣賞許新文的,因為他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

他清楚許新文的想法,無非就是自己先做出一點成績,這樣就好在拉投資的時候增加自己的話語權,爭取到更大的權益。

“但是這個年頭,藝術市場是很難做的。”

李建光給自己慢悠悠沏上一壺茶,咂麼了一口:

“年輕人出來混,不但要有實力,更要有背景。”

......

許新文此時正和自己的“背景”在聊天。

“遼海的青年藝術展我已經替你報名了,我覺得以你的水平拿個名次應該不難。”

李群申拿出自己珍藏的茶葉,許新文在一旁燒水泡茶。

李院長今天很高興。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反被祖夏襄嘲諷了一頓。

“他的油畫又不是你教出來的,你驕傲什麼?”

一想到這裡李群申就有些遺憾。

你說許新文要是雕塑專業的該多好。

不過這也就是句腹誹,李群申也明白,一位藝術家能在一個藝術創作領域獲得成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也不可能奢求太多。

“院長,我打聽到今天拍賣會上購得我作品的買家名叫李建光。”

許新文猶豫了一下,講出了實情:“對方似乎有意想要拉攏我,替我宣傳我的藝術作品。”

在這種時候,他選擇先聽聽大佬的意見,

許新文是提前查過李建光的,但網上的消息肯定沒有李院長來的詳細。

都是藝術圈裡的頂級人物,平時肯定有過對彼此的了解。

“李建光這個人其實還可以,還算比較厚道,也是真的栽培出了一批藝術家。”

李群申沉吟片刻:“他在圈子裡能量不小,說實話對你這個階段的年輕人來說幫助很大。”

這是推薦我與他合作?

許新文在等一個“但是”。

“但是。”

李院長喝了口茶,看向許新文道:“全國的畫廊都一種行事風格,倒不如說畫廊的源頭就是李建光這兒,論排輩兒,他才是國內畫廊的祖師爺。你要是與他合作,他應該會許諾給你很大的自由創作空間,但李建光也有他的底線。”

許新文恰到好處地捧哏:

“什麼底線?”

“三年。”

李群申伸出三根手指:“與他合作的藝術家,雖然會得到他的扶持,但也至少要在他的畫廊下簽三年的合同,為他提供作品,我相信這應該是你不願意接受的。”

一聽到李群申的評價,許新文立馬就明白了過來。

說實話李建光作為國內畫廊的第一人,他的這套玩法也是從國外學來的。

傳統的藝術家想要賺錢,必須想辦法參加各種畫展,還得有地方擺放自己的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得有人替他們宣傳。

現在這三大項基本都被畫廊壟斷了,李建光現在做的事,就是讓畫家必須依附於畫廊才能生存。

也隻有這樣,作為藝術品經紀人的他們才能賺錢。

然而許新文卻不一樣,他走的是另一條路。

他現在背靠魯美,身為藝術類院校和代表資本的畫廊,還是有很大差彆的。

實際上現在國內有很多知名藝術家包括書法家,也是選擇進入學校,例如徐唯辛和羅中立,一個是前人大藝術學院院長,一個是前四川美術學院院長。

但真正能進入學校的藝術家,又能有幾個?

“我明白了。”

已經想通的許新文點了點頭。

“這件事伱可以先放在一邊,有一件其他的事情等著你去準備。”

李群申雙手交叉,看著他慢慢說道:

“你想沒想過,成為中美協的會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