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醫論(2 / 2)

劉今墨表情依舊,瞧不出一丁點蛛絲馬跡。真是個老江湖啊,鐵掌櫃心中說道。

麻都“嗬嗬”一笑,道:“今天是殺鼓社豬的喜慶日子,來我苗寨的都是客。來,隨我入內奉茶。”說罷,率先前行。

劉今墨抄起沈才華抱在懷裡,寒生招呼一清和殘兒隨劉今墨同行,鐵掌櫃和他的夥計硬著頭皮跟在了後麵。

吊腳樓內,眾人席地而坐,早有苗女在每個人的麵前擺上了酒和茶麻都並不正眼看鐵掌櫃,而是對著寒生聊了起來。

麻都首先介紹道:“鼓社祭,是我們苗疆最隆重的祭祖慶典。我們苗人認為木鼓是祖先亡靈的居所,是一個血緣家族的紐帶與象征,鼓社是個以木鼓為核心的祭祀組織,故稱鼓社祭。第一天起場,第二天祭祖和祭雷神,第三天最隆重,是祭五穀神,最後一天送祖。”

寒生第一次來到苗疆,感到處處都很新奇,湘西此地的風俗的確與漢人有很大的不同。

麻都很快轉入了正題:“寒生小兄弟,聽說你是位神醫,恰好我是一個走陰巫師,在醫術上也頗有研究,不知你對中原的醫學聖書《黃帝內經》心得如何?”

寒生心想這下子可要出醜了,自己壓根兒就沒有看見過什麼《黃帝內經》,這個名字也隻不過從父親口中聽到過兩三回而已。

寒生回憶父親曾經講過有關《黃帝內經》的話,可是自己當時對中醫並無多大的興趣,一時間竟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麻都以急切的眼神望著寒生,迫切地冀望能夠得到神醫的指點。

寒生的臉紅了,支支吾吾,說道:“我對外經比較感興趣。”他想到自己多少知道點離奇古怪的方子和藥引子,起碼他的解穴方法,在吳道明身上和朱彪身上用過的,百試不爽呢,隻是不太衛生而已,想到這兒,他的臉上浮起了笑容。

鐵掌櫃心中“哼”了一聲,神醫,會是這個樣子?

不料,麻都的臉色驟然變了,原本是枯黃的皮膚突然間漲得緋紅,他聲音顫抖著說道:“你,你,懂得《黃帝外經》?”

寒生微笑不語,心想《青囊經》和《屍衣經》我是不會說的。

麻都幾乎透不過氣來,學醫的都知道,《黃帝外經》早已於兩千多年前失傳了,這位寒生竟然懂得,這簡直是超乎了麻都的想象。

劉今墨也曾聽自己的師傅癩頭和尚梅一影說過,中國古代就有黃帝內外經,內經流傳下來,是所有中醫的理論根據,但記載另類治療手段的外經卻失傳了。

“《黃帝外經》我倒是聽說過,但不知究竟是怎樣的。”劉今墨說道。

麻都安下心神,緩緩說道:“古時,黃帝時世間共有三位名醫,雷公、岐伯和名氣最大的俞跗。此人的醫道非常高明,治病一般不用湯藥以及針灸按摩等一般的中醫治療方法,而是用刀子劃開皮膚,解剖肌肉,切除病灶後結紮等匪夷所思的方法。有一次,俞跗在過河時,發現一個掉在河裡淹死了的女人被家人打撈出來準備埋葬,俞跗攔住他們詢問死者掉進水裡的時間。抬屍體的人說,時間不是很長,但撈上來就已經斷氣了。俞跗讓他們把屍體放在地上,先是摸了摸死者的脈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後又讓人找來一條草繩,把死者雙腳捆綁好,倒吊在樹上。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為什麼要這樣做。死者剛一吊起,口鼻處就向外噴吐泥水,不吐時,俞跗才叫人慢慢將死者解下來,仰麵朝天放在地上,雙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壓一放。最後他拔掉自己的幾根頭發,放在死者鼻孔上觀察了一陣,發現發絲緩緩地動了動,於是告訴死者家人:她活了,抬回家分好調養吧。”

“在俞跗晚年的時候,黃帝派倉頡、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長時間,把俞跗的醫術整理出來,共撰成三十七卷,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公布於眾,倉頡就去世了。後來,俞跗的兒子俞執,把這本書帶回來交給父親修訂。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醫書和俞跗、俞執全家人,一起化為了灰燼。據說這就是《黃帝外經》失傳,至今沒有找到的原因。”

寒生在一旁聽著,心道原來還有《黃帝外經》啊。

麻都話鋒一轉,感歎道:“寒生小兄弟,麻都在苗疆走陰行醫一生,今日終於有幸遇到中原神醫,實在三生有幸啊,敢問小兄弟是祖傳醫術嗎?”

寒生謙虛地說道:“朱家是杏林世家。”心中想到,要是老爹聽到,不知作何感想呢。

“原來如此,不知能否對苗疆醫藥指點一二?”麻都看出寒生若不是怯於言談,就是不願透露祖傳醫術,這在中原漢地是很普遍的現象。

寒生說道:“其實我隻是對疑難絕症感興趣。”這倒是心裡話,普通常見病《青囊經》上並無涉及,因此也基本上不懂。

麻都心中一熱,說得不錯,真正的神醫不就是體現在治療絕症上嗎?治眾所不治,醫眾所不醫,這才是高人啊!

“寒生,你對苗醫了解多少?”麻都說道。心想,寒生若是能對苗醫發表看法,恐終生受益匪淺呢。

“不了解。”寒生實事求是地答道。

麻都說道:“我們苗疆民間有著‘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之說,西漢劉向在《說苑·辨物》中說:吾聞古之為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營為席,以芻為狗,北麵而祝,發十言耳。諸扶之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複如故。”

“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師,最早的苗疆的走陰巫師,不但會祈禱禁咒術,也會使用些酒、草等藥物。大苗山中草藥資源很多,甚至家家戶戶門前都有種植。但我們苗族沒有本民族語言記載的醫書,始終是‘巫醫一家,神藥兩解’,比起你們中原漢地則落後了許多,到目前,也隻有三千苗藥,八百單方而已。”

寒生心想,這也不少了嘛,於是嘴裡說道“治病救人,藥不在多,而在其準,我治療絕症,往往隻用一味藥,外加藥引子即可。”他發現麻都聽得眼睛都直了,心中一高興,就索性自由發揮起來,“中原的醫生用藥不厭其煩,往往一個小病用數十味藥,方顯其醫術高明,須不知,如此一來,五行藥性互相牽製,反而不及一味藥來得快些,隻要藥引子好就行。”

麻都聽罷半晌說不出話來,寒生此番話如醍醐灌頂,自己茅塞頓開,不由得喜上眉梢。

“精辟至極啊,一個醫生若是能夠化繁為簡,隻用一味藥攻其必攻之一點,體內自然生成抵抗之力量,何愁病之不除?醫生要做的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的四兩,調動人先天的生理禦病機製,‘天人合一’,這不正是《黃帝內經》最精髓的內涵嗎?”麻都感慨地說道,眼眶有些濕潤。

寒生沒想到自己一句話,竟然引出麻都內心之中對中醫醫理的深刻領悟,自己回味著,感到他說得確實很有道理,自己以前從未仔細地想過這些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