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陸炳不假思索道。
六千多名朝廷官員被立誅。
兩萬三千多名朝廷官員被罷官去職。
其中必然有無辜者,但人數太多,錦衣衛、朝廷很難從一捧沙石中找出幾顆金粒,為了大明朝計,總是要有犧牲者的。
張居正內閣聞之默然。
這個嘉靖四十年,他們失去了太多同僚,也增加了太多同僚,久而久之,人都有些麻木了。
而且,聖上饒恕了那些沒有參與到徽商反事的朝廷官員性命,隻罷官去職,在張居正內閣看來就是如天之仁了。
從來不信神仙、佛祖的張居正幾人,在這時,心底竟不約而同地響起一句佛語。
善哉!善哉!
朱厚熜望向張居正,喚道:“張居正。”
“臣在!”張居正站起,身體微微前傾,聆聽聖音道。
“誅滅的反官,罷去的中官,這些空缺的官職,內閣以農人子弟、工人子弟抓緊填補上。”
“臣遵旨。”張居正躬身領命。
這件事。
內閣已經想到了前麵,徽商資助官員的花名冊,內閣留有一份,當時雖然不知道這些官員中有多少人會活下來,但知道這些官員起碼是個丟官去職。
內閣便根據這些官員的職位高低列了個表,對上在全國朝範圍內篩選出的二十萬農人子弟、工人子弟高低表,擇優選出了三萬子弟。
吏部,是張居正一把抓的衙署,連任職公文都製好了,印也加上了,回去填上名字,就能填補朝廷內空缺的官位。
陸炳事畢。
弓著腰退至大殿門前,轉身離開了玉熙宮。
輪到內閣奏對,張居正作為內閣首揆,上前一步,向朱厚熜詳述了現在大明朝商業的不良局麵。
朱厚熜聽完張居正的稟告,想了想,道:“那兩京一十三省的商人少了嗎?”
聞言。
張居正一怔。
高拱、胡宗憲、李春芳和陳以勤也懵了。
仔細去回想了下地方衙門上來的公文,裡麵大篇幅說了國朝商人有多麼慘,經營有多麼難,好像真沒怎麼提到商人數量。
但以人的正常思維而言,商人做生意這麼難,地位又如此低下,自然會有商人不願意去經營了。
反正大明朝人的籍解了,不經商後,還能去做彆的事。
想來,國朝商人是少了。
可是,聖上能這樣問,必有更深層次的意味,是什麼呢?
總不能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大明朝商人數量還增加了吧?
龍目如炬,張居正不可能保持長時間的緘默,硬著頭皮,答道:“以臣愚見,或是少了些。”
朱厚熜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望向高拱四人,道:“你們呢?”
“臣等附議元輔所言。”高、胡、李、陳流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