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六旬認爹,人間之屑!(2 / 2)

張居正點點頭,笑容越來越盛,玩笑道:“我記得謝朝恩是弘治十二年生人,今年該六十三歲了,謝朝恩的長子久居京城,我似乎還見過,年歲也有四十多歲了。

這樣一來,四旬的汝貞,有了個六旬的乾兒,有了個同歲的乾孫,兒孫立刻就齊了。”

李春芳、陳以勤聞言,忍不住一樂。

這謝朝恩,能想出認爹認爺來攀附關係,也是人才啊。

胡宗憲尷尬至極。

幸好有高拱出言,雖是無心,但也幫胡宗憲解了圍,道:“朝恩此人,庸劣無恥!”

為了權勢,不惜舍棄尊嚴,認一位兒子年歲的人當爹,虧得謝朝恩想的出來。

高拱不敢想象,就這樣的人,主持遼東鎮十幾年,到底是怎麼保護遼東鎮百姓的。

正應了那句話,心有所想,命有所至,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走進政務堂。

見到閣老們在議論謝朝恩的書信,搖了搖手裡拿著的案卷,道:“謝朝恩交出遼東鎮兵權後,在遼東鎮的錦衣衛密使也摸清了謝朝恩在遼東鎮的所作所為,以及遼東鎮局勢一塌糊塗的原因。”

張居正幾人定睛望去。

“嘉靖三十年九月,建州女真舉兵圍攻定遼右衛,守將王德戰死,右衛城中烽火斷絕,柴水不通,遼東鎮主將謝朝恩謀劃放棄右衛城。

幸有右衛城參將尚表奉命轉餉入城,悉力抗禦,糧儘,食牛馬,拆屋為柴,士卒始無異誌。

尚表時出奇兵突戰,俘獲建州女真首領脫羅孫及婿與其部將各一人。

形勢逆轉,於是謝朝恩命遼東鎮將士先後出擊。

建州女真兵偵知城中守備益為堅固,解圍而去。”

“嘉靖三十二年六月,遼東鎮原有軍隊九萬一千餘人,今在隻有五萬七千餘人,逃亡三萬三千餘人。

在者多老弱不能戰。

而逃亡的原因是由於連年修築邊牆,上山運石伐木,工役繁重,力不足辦,貸錢賠貨;將領貪汙,文吏侵漁,以致士卒貧累,不得不逃。”

“嘉靖三十八年四月,遼左濱海,水陸艱阻。天災之下,全鎮三年五穀不登。

是年村裡無炊煙,野多暴骨,蕭條慘楚,目不可忍視。

饑餓凶饉,鬥米銀八錢,母棄生兒,父食死子,父老相傳,鹹謂百年未有之災。

而值夏秋之交,水災蟲災並發,鬥米貴至銀七錢,冬春更不知如何。

遼東鎮總兵官謝朝恩上疏請大出內府銀錢,以救一鎮生靈。

聖上聞而憫之,於嘉靖三十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詔戶部即刻發銀六十萬兩,遣禦史一員速去購糧,設法輸運,以濟百姓之急。年終再發牛具銀五萬兩,以備來春播種。同時借太倉米五萬石救濟饑民。

然,戶部撥銀六十餘萬兩,未予百姓分文,遼左濱海由鎮民重建,牛具等物被高價發賣,五萬石太倉米更是被儘數換成牲畜所食的麩糠。”

“……”

樁樁件件,罪孽深重。

陸炳望著閣老們,道:“閣老,謝朝恩將於三日後午時進京,該當如何?”

“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