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節選自雷頓呈交給魯魯修的一份經濟報告。
很多人或許以為帝國發動的戰爭僅僅是因為銷魯魯不切實際的統治世界幻想,其實這是把複雜問題給簡單化了。
從19世紀開始,潘德拉的統治者最近的核心觀點是,一定要避免兩極化的地緣政治格局。
但到了21世紀初如果再繼續以和平的方式發展下去,經濟、軍事乃至地緣政治上的東西兩極化幾乎就是定局。同時,為了應對新科技革命,布列塔尼亞那些依賴櫻井礦的核心產業,櫻井礦的開采和冶煉加工等,作為能源燃料的地位也會被新能源技術嚴重削弱。
更可怕的是,隨著時間的飛速流逝,銷魯魯繼承自前人的龐大武庫也終有一天會不斷過期報廢。這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布列塔尼亞精英判斷到2030年代他們會徹底失去國際影響力和超級大國地位。
這顯然是絕對不能允許的!在帝國繼承自路易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的龐大的軍功階層看來,帝國不是列強的地球,根本沒有絲毫存在的意義。那怎麼辦?必須要拚命一搏,實現多極化。既然和平發展必然會導致兩極化,那隻有不斷製造動亂,提高國際形勢緊張度,才有可能最終實現多極化。
在這個背景之下,皇曆2010年潘德拉的小集團最終決定發動麵向整個世界的聖戰,試圖在2020年代抓住最後的機會,避免帝國在淪為僅具有地區影響力的次強。
這一戰略顯然不是銷魯魯一時頭腦發熱的魯莽之舉,而是適應了帝國軍功階層的共同意誌。
這也就決定了帝國的戰爭機器絕不會在日本地區或者維斯瓦河邊停下來,而是會試圖在eu和東亞地區不斷製造動亂。
具體到銷魯魯個人,他對於政治過於怠惰和熱衷Geass研究確實激起了很多軍功貴族的不滿,但是無論如何,帝國的統治小集團會繼續這一死中求活的戰略。這也是他們甚至不顧血統疑惑,推舉來曆不明的米蕾摩德瑞的原因。
平民記者出身,曾經以親異邦人著稱的米蕾阿什福德,現在在對超合眾國的態度上表現的比銷魯魯更加瘋狂,除了個人某些原因,應該就是為了獲得軍功階層支持。當然未來也會繼續執行這一瘋狂的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在於鞏固乃至加強帝國在糧食、能源、軍火這三個產業上的既有優勢,並利用這三個產業在戰爭中的特殊地位,謀求未來布列塔尼亞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列強地位,而這是娜娜莉殿下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