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不敗之地(2 / 2)

更何況冀州的底子這麼厚實,錢糧都不缺,就是把所有青壯都拉上戰場,估計也能撐個一兩年。

“擴軍!”田澤咬著牙道。

“如今我們固守有餘、征伐不足。既然如此,那冀州就不打了,先安心發育。如今我們有民眾近兩千萬,先擴軍至50萬,再圖後事。”

“諾!”程昱興奮道。

但是心中卻還是有些惋惜。若是主公魄力再大一點,直接擴軍百萬該有多好。

田澤自然清楚程昱的心思,可是遼東這些年發展的太快了。雖然在錢糧上的壓力並不大,但是民心民力需要穩固,新落戶的流民需要休養,東北平原需要開發。

五十萬大軍已經接近於陳宮等人的底線了。

而且軍隊的訓練管理及後續的維護裁撤等,都是問題,不可能招募太多的兵力,一比四十的兵民比已經相對較高了。…。。

更何況,軍隊過於龐大,也會帶來諸多問題挑戰,將領及指揮恐怕難以承載的住。

田澤和袁紹走的道路不同,袁紹能夠不在意民生拉起數量眾多的大軍,那是因為袁紹走的是與世家大族深度合作的模式,目標隻是一統天下。

漢末諸侯的發展模式各自都有所不同,但根本上都是在處理與世家的關係問題,大概可歸類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主要依靠世家的深度合作模式,代表勢力是袁紹、劉表和孫權等。

優點是將世家的利益和自身深度捆綁,麾下勢力能夠迅速壯大而且治下相對穩定。

缺點便是世家之間存在利益衝突,並不能完全服務於諸侯。順風時內部容易扯後腿,逆風時容易放棄和投降,長期而言隱患太大。

因為世家考慮的不是諸侯能不能勝,而是自己能得到什麼。

袁紹形勢大好時,內部鬥爭極為激烈,導致任何決策都得深思熟慮、多方妥協,效率極為低下。劉表死去後,荊州毫無反抗的便儘數投降。

孫權在赤壁之戰前同樣險些如此,全靠周瑜逆天續命和瘟疫、天險等因素。後來對外擴張時,屢次攻打合肥不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治下世家不願儘力,江東派和江北派的內部鬥爭。

長遠來看,司馬家的晉朝更是典型的反麵案例。

第二種是適度聯合世家,既拉攏又暗中打壓限製的半合作模式,代表勢力是前中期的曹操和部分時期的劉備。

優勢是發展速度和治下穩定也相對較高,而且自身仍然保留相對較強的掌控力,決策效率和執行力相對較高。

缺點是操作難度大,對於諸侯自身的政治能力要求較高,而且在對付第一種模式時難以獲得世家全力支持,也具備部分第一種模式的缺陷。曹操和袁紹作戰時,麾下世家可沒少想要投敵,但是好在兵權還在曹操手上。

第三種是極少和世家合作甚至不合作的單乾模式,代表勢力是孫策和公孫瓚。

優點是絕對的主動權和掌控力,但缺點是,這基本是一條死路,尤其不適合在亂世爭霸的情況下,一開始會處於絕對的劣勢,除非能夠以絕對的力量橫推天下。

公孫瓚就是反麵典型,一開始聲勢浩大,袁紹差點都死在他手上。但他隻要敗了一次,就基本上沒得玩了。

因為在世家的扶植下,袁紹是越打越強,他卻因為沒有根基,越打越弱,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其實田澤猜測,官渡之戰時的袁紹應該是想從第一種模式轉為第二種模式的。

因為那時他已經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曹操就剩下一口氣,一統北方、一統天下近在咫尺。就是輸了大不了再卷土重來,反正底子厚。

那時的曹操四麵皆敵、內部不穩、四處叛亂,他就是一直輸,耗也能耗死曹操。…。。

而且經過數年的發展,他手中已經掌控了一定的兵權,也吃夠了世家內鬥的苦頭,處處受鉗製,屢屢錯失良機。

但他失敗了,麾下的穎川世家集體投向曹操,張郃、高覽等也被本土世家排擠背叛。

但其實那時的他還沒有輸,他輸的關鍵在於,他活的不夠長,而且最終也沒有下定決心立誰為後。

田澤毋庸置疑走的是第三種模式,但是他有絕對的把握。因為他發育的時間太長了,而且自己又有法術相助,底子打的太厚,人才、土地、人口、糧食一樣不缺。

拚發育,其他所有諸侯加起來也沒他強,因為世家都是有私心的。所以他不需要急於速戰、一把梭哈,慢慢的消耗、蠶食,便可取得最終的勝利。

梭哈終究有風險,飛龍騎臉照樣能輸。更何況田澤還有著自己的治世目標,還是穩健些的好。

“文遠那邊進展如何?”田澤繼續問道。

“東北平原已經基本在我等掌握之中,隻剩下少許負隅頑抗的鮮卑部落在四處逃竄,但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用不了三個月就能徹底解決。”

“大鮮卑山因為過於高聳綿長,所以推進的速度稍慢了些,但是年底前也能夠結束戰事。各處的長城、關卡、要塞也能初步修建完畢,不會誤了主公的大事。”程昱說道。

“子布、子尼等人正在東北平原規劃耕田、草場,籌措村莊建設及流民安置之事。”

“不過,那裡多是沼澤森林,恐怕想要開發,需要的時日綿長,而且會牽扯大量的精力,恐怕非百萬人十年之功不可。”陳宮略有些猶豫道。

雖然他更傾向於東北平原的開發,但還是如實將情況及困難告知了田澤。

田澤的法術可以調節土質、製造優良的耕地,但卻無法大範圍的改變地形。因此,地理環境極為優渥的東北平原重要性依舊毋庸置疑。

可是遍地的沼澤森林,開發起來確實難度太大了。即使以遼東的組織動員力,能夠投入數百萬流民,也需要近十年的時間,在這期間的持續投入將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無妨。秦修鄭國渠而滅六國,東北平原的開發勢在必行,這些代價,我承受得起。”田澤鄭重道。

東北平原可能會拖累一時,但卻不僅意味著自己將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肆無忌憚的暴兵暴糧,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本章完)

長不大的肥貓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