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熱鬨的方家堡(2 / 2)

“咱們方家堡都是一家人,這些東西我方國威也不能獨享,所以準備拿來分,至於怎麼分,大家聽我說。”

“我們整個方家堡一共有五十二戶,人口十口以上的有十七戶,五口以上十口以下的二十九戶,剩下就是不到五口人的,有六戶。”

“我們也不按人口數算了,就按剛才分的三種情況,十口以上的每戶分兩斤大米或者兩斤麵粉,一斤豬肉或者牛肉,一丈布,五口以上十口以下的每戶分一斤半大米或者一斤半麵粉,半斤豬肉或者牛肉,七尺布,五口以下的分一斤大米或者一斤麵粉,半斤豬肉或者牛肉,五尺布。”

“吃的東西不多,就是給大家嘗嘗味道,就這樣吧?”

方老四率先喊道:“謝謝二叔。”

其他人也跟著道謝。

方國威笑著道:“都彆客氣了,另外還有十把鋤頭,就放隊裡用吧,還有鐵鍋和菜刀,我也不賣錢,贈送給隊裡,誰家缺這兩樣東西的,用工分來換,肯定比去供銷社買便宜,想要的明天來隊裡找我。”

其實村民們早就盯上了鐵鍋和菜刀了。

說起來,偏遠地區的農村真的很慘,因為鐵鍋和菜刀都不是能隨便買的,都要工業券,但是工業券是按照工資每二十塊錢匹配一張,城市裡的工人有工資,所以會有工業券,而農民沒有工資,就沒有工業券,導致農村地區工業券非常稀缺,農民購買工業製品非常困難。

方家堡經濟情況算比較好的,雖然土地貧瘠,種糧食收獲很少,交了公糧、購糧後都不夠吃,但是靠著養羊和狩獵,他們通過向公社繳納肉類,再購買糧食,還是能吃飽飯的,甚至肉也不是很缺。

不過他們平時吃的不是豬肉和牛肉,而是兔子、野雞,所以現在分到一些豬肉、牛肉也挺喜歡的。

他們最高興的倒不是肉,而是布和鐵器。

聽到方國威這麼大方的分東西出來,所有人都高興地表示感謝。

方國威擺了擺手道:“好了,話不多說,開始分東西,大家排好隊,分好了之後回家去還有時間做了吃,開始吧,一個個來。”

在三個兒子的協助下,方國威花了大半個小時才把東西分完。

村民們帶著東西感謝後回去了。

院子裡剩下十幾斤肉、幾十斤米麵。

受到方國威的影響,方家的兒子兒媳也沒有覺得送這麼多東西出去有多心疼,反而對留下的這麼多東西感到很高興,不僅是那些肉和米麵,還有麥乳精、糖果和甜品,這些都是農村很難買到的東西。

或許這就是家族傳承的意義所在,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共同發展。

華夏北方像方家堡這樣宗族團結的地方很少,主要在華夏南方比較多。

這主要是因為北方因為千年來的戰亂頻繁,導致北方人口更迭頻繁,已經不知道換了多少茬了,所以宗族比較弱。

而華夏南方的人不管是客家人還是潮汕人,都是當年從北方因為戰亂南下遷徙的,他們大多以宗族為單位遷徙,否則無法跋山涉水千裡迢迢南下,那些單獨上路的幾乎都倒在了路上了吧?

以宗族為單位南下後,他們團結在一起才能開荒種地、建立家園,甚至才能和當地的土著爭奪土地。

這也是為什麼宗祠集中在南方的原因。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