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生氣了,你是個優秀的戰士,戴安娜;優秀的戰士不但要贏得戰鬥的勝利,還需要辨清每一場戰鬥的目的。”林?循循善誘;提前出山的神奇女俠猶如白紙一張,將來會變成什麼模樣,全看第一?在紙上落筆的人畫了什麼、寫了什麼。
電影裡,負責這項工作的是男主角史蒂夫;他教會戴安娜初步認識戰爭與人類社會,並用自己的犧牲把她變成了一個抱有極大公眾責任心的“女俠”。林?雖然不打算去死,但也不希望神奇女俠丟掉她稱謂裡的“俠”字。
雖然“俠”這個字是中華文明圈專屬,但它的確很好地概括了這些超級英雄的行為邏輯;“俠”的精神也廣泛而普遍地存在於世界每個角落、每個曆史時期。
怎麼說呢,好好宣傳一下,未必不能成為一種普世價值觀。總比群魔亂舞的ZZZQ更令人“喜聞樂見”吧?
“我們的目的難道不是阻止戰爭嗎?”戴安娜氣鼓鼓地反問。
林?認可了這個說法:“當然是;就算戰爭已經爆發,我們也可以設法降低戰爭的烈度,減少戰爭的破壞和傷亡。”
“那為什麼不讓我殺掉他?”戴安娜憤憤不平,“他就是推動戰爭的根源之一;是因為他和那個真相之神的欺騙和鼓動,才會有這場戰爭。”
“不,欺騙和鼓動隻是贏得戰爭的手段,從來不是爆發戰爭的原因。”執筆人給神奇女俠普及中學政治課知識,“導致戰爭爆發的原因從來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利益。”
說到這裡,林?環顧四周,指著或是行軍、或是列隊的士兵們給戴安娜看。
“如果說欺騙,這些即將踏上戰場的士兵或許遭遇了欺騙,那些被報紙鼓動起好戰情緒的民眾或許也遭到了欺騙;但是那些決定發動戰爭的人不會被欺騙。他們發動戰爭的原因絕不是因為被欺騙,而是為了通過戰爭獲取利益。”
神奇女俠聽得雲裡霧裡,懵懵懂懂。她接受的是古希臘神話時代傳統教育,學得最多的還是戰鬥技巧,彆說現代政治經濟學,連古典時代那種極不完善的政治理論都沒學過。
神話裡的戰爭原因是什麼?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亞馬遜人進攻雅典之戰,是因為雅典國王娶了亞馬遜女王希波呂忒;亞馬遜人覺得這場婚姻破壞了亞馬遜族一貫的傳統,是對本族的極大冒犯。
然後戰爭就爆發了,希波呂忒也因此戰死了。
還有耳熟能詳的特洛伊之戰,是為什麼打起來的?為了搶一個叫海倫的女人,十幾個城邦組成聯軍跨海遠征,惡戰十年?
可拉倒吧!
如此兒戲的故事,怎麼能指望教導戴安娜正確認識戰爭本質?
“他們在爭奪利益,什麼利益?”
林?答道:“為了黃金。如果把討論範圍局限在南非,局限在戰爭最初的目的,我可以很肯定地說,他們是為了黃金。布爾人的土地上發現了南非地區最大的金礦,一切的矛盾衝突,最初都源於爭奪金礦的控製權;後來逐漸延伸到貿易、稅收以及政治權利等方方麵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