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隨風而逝,一年的很快就過去了。
這一年,臨四十七巷越來越繁榮,成為了唐國都城的重要商業坊市。
而商毅原本的鄰居們也隨著臨四十七巷的繁榮賺了不少,生活也更加的富裕。
不過,臨四十七巷這裡的繁榮,也引來了一些視線的窺探。
沒辦法,畢竟這裡成為了都城重要商業坊市,在這裡能夠賺取的利益也是十分龐大的。
那些有實力又有勢力的豪商,自然也就紛紛盯上了這個“聚寶盆”。
紛紛使出了各種手段,想要盤下臨四十七巷這裡的店鋪。
這也就導致這裡的房租上漲,麵對這樣的情況,一些察覺到危機的精明老板都是直接高價將店鋪盤了出去。
沒辦法,都是聰明人,知道這麼大的利益必然是會被那些大人們盯上的。若是自己不識好歹硬賴在臨四十七巷這裡,恐怕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升鬥小民們雖然不善於政治鬥爭,但是對於即將到來的危機還是能夠看的輕的,同樣也能夠放得下。
對於他們來說,能夠撈上一筆,然後換個地方追求更好的發展才是最好的。
這不,就有一個小店兒的老板不僅沒有提高價格,甚至半賣半送,就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夠有一個進入書院的推薦名額。
這對於老板來說,不僅不虧,還是賺大了。隻要自己兒子以後不犯錯被逐出書院,那麼就相當於上升了一個階層。
而對於買下店鋪的“大人”來說,也不過是走走關係,就能夠從上麵求下一個名額而已。對於升鬥小民這種名額萬金難求,但是對於他們隻要上下打點還是輕鬆的。
當然,這些人之所以這麼守規矩,還是因為臨四十七巷突然繁榮起來,引起了朝中的注意。
而且當時正值天啟元年,這就讓陛下以及部分人認為這是唐國大興征兆。
也正是由於這個征兆,才讓一些大人們爭先恐後的在臨四十七巷這裡盤鋪子,就算是不為爭取利益,也為了
博取陛下賞識。
同時,在這個時候,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在臨四十七巷這裡鬨出任何事端來。
否則的話,一個見不得唐國大興的帽子扣下來,半年前林光遠將軍叛國案還是曆曆在目。陛下的怒火到現在都還沒有消散下來,誰敢在這個時候上眼藥啊。
因此,這些高官大人們,包括他們前來盤鋪子的下人都是罕見的好聲好氣,沒有仗勢欺人。
商毅見此也就沒有阻攔,不過他並沒有將自己的商鋪盤出去,而是將有心脫離這個旋渦的吳叔家茶鋪盤了下來,準備擴大自己的商鋪。
吳樹榮畢竟年紀大了,他尋求的更多的是安穩。這臨四十七巷突然來了這麼多有勢力有背景的商家,他也擔心那天突然得罪了人。
到了現在,臨四十七巷已經完全的變樣,道路寬敞平整,店鋪乾淨整潔,人來人往好不熱鬨。
而商毅則是在店鋪中借紅塵修行,感悟著自己的商道。
由於商毅時常捧著一本《太上感應篇》,並且偶爾也會引動自己身邊的天地元氣,所以一些前來購物的修行者都知道商毅是一個不惑境界的修行者。
商毅並沒有隱瞞自身修行者身份的想法,畢竟日後自己總要展露一定修為的。一個一直默默修行的人突破到知命境甚至破五境,和一個從來都沒有展露修為,甚至沒有上過天書的人破五境。
顯然是後者會更加吸引夫子和昊天的注意。
而商毅這樣和光同塵,反而能夠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猜忌與麻煩,畢竟十幾歲的不惑境並不是很突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