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城怎麼渡河(2 / 2)

“請問一下,金城聚居區怎麼過黃河?”

衛戍部隊那邊的消息停頓了一下:“你們要過黃河?”

“是的,行程上建議在金城過黃河。”

“今天有點晚了,你們在金城這休息一晚,明天再安排你們過黃河。”

車隊眾人不知道這才傍晚究竟晚在哪裡,不過入鄉隨俗,安排過河是當地人的事情,既然衛戍部隊都這麼說了,就沒必要跟人爭這個長短。

眾人又看了看李儉,見他沒有拒絕的意思,就答應下來,先安排車隊進聚居區。一如過去幾座途徑的聚居區一樣,安排了招待所居住,其他人紛紛外出遊玩,隻留下李儉無事可做。

上次在長安聚居區,李儉還能對月思鄉,給家鄉的親人打電話保平安。這樣的活動短時間內有一次就行了,再來一次,李儉都嫌自己“親骨頭”——這是他老家的方言,也可作“輕骨頭”,隻不過“輕骨頭”是說人輕浮,而“親骨頭”顯得是在家裡對親人輕浮,更有一種親近得不合儒教禮數的感覺——可不願意在短時間內再報一次平安。

如此想著,李儉在招待所裡吃了便飯,也走出招待所,想看看金城聚居區是個怎樣的地方。

招待所在過去就有類似驛站的功能,在靈氣複蘇後,也有人知道招待所多有官麵人物落腳,來招待所開展業務的。其中,當地導遊就算一類。

當地導遊,業內又叫地陪,是地方陪同導遊人員的意思,在招待所出沒,而不是找旅行社作中介聯係遊客,倒像是回歸了地陪的本真。

李儉不是那種不舍得花錢的人,也肯找招待所的工作人員幫自己聯係地陪。雖說已經是晚上七點,但知道有單,很快就有地陪上門。

李儉要求不多,隻希望是年輕男性來給自己作地陪——不是他性彆歧視,這老處男是這樣的,身邊多個異性就難受——於是招待所便給他找了位年輕男導遊作地陪。

“你好,我是李儉。這麼晚了還被找出來介紹金城,你也是辛苦。”李儉有點不好意思。

雖說他花了錢了,購買了對應服務,不過晚上還要勞駕彆人乾活,他心裡總覺得不踏實。

“您好,我叫於寺,您叫我小於就好。”於寺麵上看不出幾歲,像是很年輕的樣子,讓李儉都有些懷疑,有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必須聲明,李儉沒有學曆歧視,他隻是在想麵前的男人有沒有超過二十歲。

嚴格地說,從招生情況來看,即使是步入了靈氣複蘇時代,各種生產力正因為修仙而蓬勃發展,年輕人中也總有半數是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當然,這都是有時代要求和逐步變化的事情,不能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

“於寺,”李儉其實沒聽懂是哪個“寺”,不過不重要,照著讀音就好,“這麼晚了,我也沒打算找什麼白天熱鬨的地方看看,隻是我明天就要渡河,我想有個當地人能帶我了解一下,金城這邊是怎麼渡河的,渡口離聚居區有多遠。本來我今天就想渡河,但衛戍部隊說天晚了,才讓我在這休息一夜。”

“哦,您是要渡河,那找我確實對了。”於寺雙目中閃過精光。

“嗯?你有門路渡河?這種事沒必要找門路吧?”李儉有點懵,難不成在金城,渡河還是一件需要找門路的事,衛戍部隊就是因為自家沒找這樣的門路,才要留他們一天,接著一天複一天?

不應該啊,以自己這個戰鬥力,這個身份,衛戍部隊接到車隊信息的時候就該知道車隊裡頭有自己了。彆的時候收收“門路”還可以用有貪欲是人之常情,但像自己這樣的人形自走核彈過路,也要收門路,這哪是貪欲啊,這純純智力受到挑戰啊。

於寺笑得打跌,忙揮手搖頭,讓李儉跟上自己:“不是不是,不是說找門路。我隻是個地陪導遊,哪有和衛戍部隊搭上關係的門路。您應該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吧?聽您的口音,吳會省那邊的?”

“我也沒覺得我有口音啊。”李儉很配合地接了個梗。

“您今天想知道我們這怎麼渡河,那您以前就應該沒來過金城。”

“此話怎講?就不能是我來過金城,但我當時沒興趣渡河,所以不知道怎麼渡河嗎?”

“因為啊,但凡是來過金城的,隻要看過金城聚居區的業務,就知道金城怎麼渡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