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聖旨到(1 / 2)

夏士誠果然沒猜錯。

“好!”

大昌皇帝又滋溜了一口酒,緩緩說道:“專款必須做到專用,任何挪用、克扣者,一概以貪墨論處。”

這句話,聽似說得平淡無奇!

可話裡濃濃的殺氣,讓人不覺膽寒。

“那麼!”

大昌皇帝又抬起頭來,目光再次看向夏士誠,道:“依閣老之見,邊關兵變之事,該如何定論?”

繞了半天彎子,終於談到正題上了。

“回聖上話!”

夏士誠上前一步,又是拱手一禮,不緊不慢道:“依微臣淺見,應該是雁門關防區守將劉勳,雁鳴關防區守將李棟,這二人鬼迷心竅,立功心切,居然出兵河套、陽明二地與九殿下搶功,按大昌律,此等行為,要是二人明知河套與陽明二地,已屬我大昌轄下的話,那就是反叛的大罪。”

“但邊關戰局複雜,戰線又長,戰事發生突然,各防區之間軍情信息又無法及時暢通,誤判形勢的情形也會有的,但無論如何,李棟和劉勳,帶著大軍攻打九殿下所部,他們的這種搶功行為,該斬!”

夏士誠一口氣說了個酣暢淋漓。

但也把這二人極力要弄死九皇子永康的動機,歸納到鬼迷心竅下的搶功行為。

如此一來,該死的是李棟和劉勳二人。

而鄭繼業的死,隻是阻攔不力,反被劉勳狗急跳牆下發生的意外。

這樣的定論,看起來並沒有極力給劉勳和李棟二人開脫,但也肯定了這二人是死有餘辜。

這個結論,當然就洗脫了受人指使謀殺九皇子永康的嫌疑。

大昌皇帝表情平靜,目光從夏士誠臉上,緩緩移向眾大臣們,“諸位愛卿,夏閣老之見,你等有何看法?”

既然夏士誠定了調子,下了結論,誰還敢多此一舉發表己見?

“回聖上話,夏閣老所言極是!”

“閣老不愧是大學士啊!見地就是深刻,此見解令微臣心中疑團頓解!”

“閣老之言,深刻透徹,此事本應如此!”

“聖上啊!還是夏閣老洞見細微,定論準確,定性符合情理。”

“……”

最後,大昌皇帝把視線,停在輔國大臣李嵩臉上,淡淡道:“李輔國之見?”

心裡一顆石頭落地的李嵩,橫出文臣班列三步,拱手一禮,朗聲道:“回聖上話,夏閣老所見,乃明察秋毫,不虛不妄,剖析問題所在,遠在微臣之上,對此結論,臣,附議。”

大昌皇帝從李嵩臉上收回視線,目光重新掃視朝堂一番,朗聲道:“此事性質惡劣,影響甚壞,我軍損失慘重,當以此為戒。”

說完,大昌皇帝目光又看向董慶堂,沉聲道:“你,作為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兼兵部尚書職,軍中信息製度如此不完善,這一點,你是有責任的。”

“主要責任還在定國軍統帥鄭繼業身上,他也為此自食其果,但督察不力,未能及時發現軍務疏漏,對你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這一棒子,最後打在了董慶堂身上。

冤啊!

但這又有什麼辦法?

作為大昌皇帝肚裡的蛔蟲,這個鍋,董慶堂隻有背了。

“微臣,謝聖上輕責之恩!”

董慶堂毫不辯解,跪下就是一個磕頭謝恩的大禮。

……

散朝後,宮門口。

李嵩緊趕幾步,攆上了夏士誠。

“老夫謝過夏閣老!”

李嵩雙手抱拳,微微躬身,向夏士誠一禮到底。

“輔國大人不可!”

夏士誠急忙拱手,還了一禮,忙道:“事情本該如此,老朽不敢妄加猜測。”

“閣老大恩,老夫沒齒難忘。”

李嵩一臉感激,神態已顯蒼老,再無之前運籌帷幄的那種氣勢。

這個權傾朝野的李嵩,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明哲保身,使他李氏三族得以平安而已。

當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