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良坐在一旁,打斷了哥哥的話,說道:“我覺得不是巧生做得,這家夥非常聰明,以他的精明,若是真的做了這等事,絕不會繼續留在藥鋪。”
“嗯,寶良的話有道理,不管怎麼說,暗中做手腳這種事,也是我們的猜測,並沒有證據,不能亂懷疑人,可能是我王家有此一劫吧,現在一家人平安無事,算是大幸了,有鄉下那些田地,也能過舒服日子,看開些吧。”王丙懷嘴上這樣說,是安慰兩個兒子,可他心裡卻不是滋味,藥材鋪是自己多年心血,哪能不心疼?
自從李掌櫃接手藥材鋪以後,陳巧生再也沒有登王家的門,鎮上居民都知道他的出身,背後紛紛咒罵,說這個陰生子見利忘義、蛇蠍心腸。
此事轉眼過去兩年多,陳巧生快二十二歲了,早就過了成婚的年齡,雖說他一表人才,又小有積蓄,可周圍人都不願跟這種人攀親,連媒婆子都躲著走。
周圍幾個村鎮一說起陳巧生這個名字,無不咬牙切齒、惡言咒罵,一些受過王家恩惠的人,背地裡紮小人兒咒他。
這些事情,王家人自然知道,王寶元是深信不疑,若不是父親和弟弟攔著,他早就找人收拾陳巧生了。對待這些,陳巧生就像沒事人一樣,毫不在意。兩年後秋上的一天,州衙差役突然來了鎮上,將李掌櫃和郎中孫晟一同帶走,與此同時,鄰鎮後生趙元也被衙門傳去。
正當人們猜測議論之時,州衙又來了人,將王丙懷父子三人也帶走了。
等王家父子來到公堂,才明白發生了什麼,五年前邱家老夫人暴斃案,竟然另有隱情,當時並非抓錯了藥,而是有人暗中做了手腳,這個人就是趙元,主謀是李掌櫃和郎中孫晟。李掌櫃的布匹生意不景氣,王記藥材鋪紅火,他早就眼饞,也想在鎮上開家藥鋪,郎中孫晟是李掌櫃的親戚,他勸道:“鎮子不大,王記又是老鋪子,口碑很好,你再開一家,無非就是給王記做陪襯罷了,要想在鎮上做藥材鋪,最好的法子就是把王記搞掉,這樣才能發大財。”
這二人商量一番後,定下毒計,趙元與陳巧生同時進的鋪子,他頭腦精明,不比陳巧生差,隻不過心術不正,還喜歡賭錢。
李掌櫃物色許久,把眼睛放在趙元身上,他用二百兩銀子收買,讓趙元找個機會做手腳,許諾事成之後再給二百兩。
李掌櫃心想:隻要王記出了事,在這個鎮上,也隻有自己有財力接下鋪子,到時候有孫晟這個親戚做郎中,不就財源廣進了。
趙元貪財,為了銀子拋卻親戚之情,按照孫晟的意思,在客人抓的藥上做了手腳,該著邱員外倒黴,老母暴亡。
王家出事後,李掌櫃順利買下鋪子,為了保密,將夥計全部辭退,趙元第一時間離開鋪子。
陳巧生感覺事有蹊蹺,就連夜找到李掌櫃,磕頭懇求,希望能留下自己,還說了一些便宜的進貨渠道,李掌櫃認為他有利用價值,就同意了。陳巧生知道自己的身世,加上父親陳泰的教導,對王家一直感恩戴德,留在鋪子,就是為了暗中調查真相。
為了獲得李掌櫃和孫晟的信任,陳巧生做起心狠之人,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登王家的門,這幾年來,他承受著周圍鄉鄰的謾罵,可以說是忍辱負重了。
街坊四鄰罵的越難聽,李掌櫃和孫晟就越信任他,再加上陳巧生是一把生意好手,時間久了,這二人就放鬆了警惕。
就在前不久,陳巧生無意之間發現,趙元竟然與李掌櫃來往密切,他以朋友身份請趙元吃酒,二人同時進的鋪子,在一起相處好幾年,趙元沒有警惕。
接觸一段時間後,趙元醉酒之時說走了嘴,陳巧生這才弄清真相,他請人寫了狀紙,跑去州衙報了案。
真相終於大白,主審官震怒,邱員外也收到了消息,對待害死母親的真凶,他毫無手軟,動用關係施壓,結果李掌櫃和孫晟被判了死刑,趙元被杖責後流放邊關,王家人沉冤得雪,順理成章拿回鋪子,損失由李家擔負。
對於王家的遭遇,邱員外有些愧疚,他恩怨分明,備下重禮登門致歉。
邱員外到來時,王家正在大擺宴席,王丙懷不顧陳巧生推辭,執意讓其坐上主位,讓兩個兒子敬酒感謝,王寶元既愧疚又感激。
對於陳巧生的忠誠和機智,邱員外非常欣賞,得知他還沒有成婚後,要將侄女月華許配給他為妻,邱月華是邱員外親侄女,弟弟弟妹過世後,他將侄女養在身邊,視如親生女兒,像陳巧生這等忠誠大義、機智聰明的好後生,邱員外可不想放過。
王家就是陳巧生的主,他跪倒在地,對王丙懷說:“我父親不在了,終身大事,還請老爺做主。”
王丙懷將其扶起,笑著說道:“邱員外賞識,我哪裡有不同意之說,你父親陳泰跟隨我三十多年,我早已把他當成兄弟,以後不要再喊我老爺,稱伯父即可,你的婚事,伯父給你操辦,邱員外要多少彩禮,我來出,哈哈!”
聽完這話,邱員外也笑了:“王掌櫃說笑了,侄女如我親生女兒一般,我邱某得到這麼好的女婿,還談什麼彩禮,要多少嫁妝,王掌櫃開口便是。”
這話一出,屋裡眾人哈哈大笑,一樁姻緣就這樣定了下來。
五個月後,陳巧生與邱月華大婚,婚宅就是陳泰生前住的院子,王丙懷原本送了一所新宅,但被陳巧生推掉了。
王家和邱家都是附近名人,陳巧生為報主恩,背負罵名隱忍五年的事情,周圍人早已知曉,大家懷著愧疚和敬佩,也紛紛前來道賀,酒席搬了半個鎮子,熱鬨非常。
洞房之夜,陳巧生揭開蓋頭,見月華絕色美顏,不由得歎道:“哎!想不到我陳巧生一個陰生子,竟有如此福分,這都是老爺和父親的恩惠啊!”【後續】
陳巧生與邱月華成婚後,繼續在藥鋪做夥計,直到六年後王丙懷去世,他才自立門戶,開了家布莊。
轉眼已過多年,邱月華已生下兩男三女,陳記布莊生意紅火,陳巧生也成了附近有名的商人,每當人們私下議論起來,總會說起那段往事。
陳王兩家一直交好,每當災荒之年,鎮子西麵的空地上,都會搭起涼棚、支起鍋灶,為那些災民施粥,還會送衣送物,主持此事的,是陳巧生和王家兄弟,他們秉承祖上遺風,多年來一直這樣。
【寫在最後】
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有誰會想得到,謀害王家的人,竟然是李掌櫃,更想不到的是,動手之人是王家的親戚趙元,真是人心叵測啊!
王丙懷好善,陳泰忠義,陳巧生自幼受父親教導,更是忠義正直,他為了報恩,不惜背負罵名,隱忍五年之久,這份堅持,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陳巧生感念王家大恩,這個想法從未動搖,也就是這份初心,支撐他隱忍五年。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王家人心善大義,雖經受波瀾,但最終逢凶化吉。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李掌櫃、孫晟以及趙元,這三人狼子野心,最終落得身首異處、流放他鄉,也是罪有應得了。
利益紛爭總有無辜受害者,邱員外的老母親不就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