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工廠保衛戰(十四)(1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6019 字 2個月前

布裡斯基接到電話後,隻要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就出現在索科夫的麵前,他恭恭敬敬地問:“旅長同誌,請問您有什麼指示?”

“大尉同誌,”索科夫板著臉說:“在剛剛的戰鬥中,你們營的傷亡情況如何?”

“犧牲了二十人,負傷三十五人。”布裡斯基神情有些沮喪地說:“假如這樣的戰鬥再來兩次,我的部隊就該拚光了。”

“從現在開始,在陣地上隻留一個連的兵力,”索科夫等他一說完,立即接著說:“其餘的部隊都撤回來做預備隊。”

“什麼,在陣地上隻放一個連?”聽到索科夫的安排,布裡斯基吃驚地瞪大了眼睛,“旅長同誌,幾百米長的戰壕,就放一個連,人數會不會太少了點?”

“我會讓鮑爾沙克少校調殲擊營的戰士,去協助你們進行防禦。”索科夫此刻已經想明白了,不能因為殲擊營的戰鬥力差,就不使用這支部隊,而讓自己的部隊負責所有的防禦工作。這樣做的結果,不是對殲擊營好,而是害了他們,假如一支部隊不經過血與火的考驗,怎麼能迅速地成長起來呢?他深怕布裡斯基會提出異議,便特意強調說:“雖說他們沒有經過係統的軍事訓練,但開槍總會吧?就算槍法不準,但德國人進攻時,他們躲在戰壕裡放排槍,照樣可以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傷亡。”

“有道理,旅長同誌,您說得有道理。”布裡斯基讚同地說:“如果重新組建的殲擊營一直不參加戰鬥,那麼他們的戰鬥力就很難得到提高。”

“撤下來的部隊,讓他們抓緊時間休息。”索科夫接著說:“今晚我打算讓他們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

“重要的任務?!”布裡斯基聽索科夫這麼說,頓時眼前一亮,他試探地問:“旅長同誌,您是打算讓他們今晚去偷襲敵人嗎?”

“沒錯,我就是這樣考慮的。”索科夫點著頭說:“既然德國人可以來偷襲我們,我們為什麼不能去偷襲他們呢?到時讓戰士們帶幾發火箭彈,爭取一舉端掉敵人的指揮部。”

“明白。”布裡斯基響亮地答應道:“旅長同誌,我這就去安排部隊撤下來。”

“等一等,”看到布裡斯基急匆匆地打算離開,索科夫叫住了他,叮囑道:“部隊後撤時,把傷員都抬到地下室,讓阿西婭幫著處理傷口。傷勢重的,儘快安排人送回馬馬耶夫崗。”

布裡斯基的心裡很明白,由於德軍對伏爾加河的封鎖,讓傷員乘坐到後方去,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相反,馬馬耶夫崗的衛生隊裡醫療條件雖然不算太好,但重傷員在那裡進行治療,痊愈的機會還是蠻大的。

“您就放心吧,旅長同誌。”布裡斯基向索科夫表態說:“我會馬上安排人手,把傷員都送到地下室。”

等布裡斯基離開後,索科夫見高射炮的部件,已經全部從樓頂放了下來,便跑去找庫斯托,問他:“車間主任同誌,我想問問,你們什麼時候能將這些高射炮重新組裝起來。”

庫斯托看了一眼已經成為零件狀態的高射炮,回答說:“少校同誌,要完成組裝,最快要兩個小時,然後再加上調試等等,怎麼也得五個小時。”

“好吧,車間主任同誌,請您讓工人們加快組裝速度。”索科夫覺得高炮重新組裝完成之後,肯定無法直接使用,必須先經過調試才行,便決定去找烏蘭諾娃,讓她安排女兵來參與調試。“至於調試的工作,我會安排人來完成。”

沒等索科夫到地下室找烏蘭諾娃,烏蘭諾娃先從地下室裡跑了出來。她看到正在進行組裝的高射炮,立即情緒激動地說:“中校同誌,看來要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又有高射炮可以使用了。德國人的飛機不來則已,隻要它們出現在廠房的上空,我一定會把它們打下來的。”

“高射炮組裝完畢後,可能需要進行調試。我希望你能親自帶領女兵,完成這項工作。”索科夫說完這幾句話之後,沉默了片刻,又接著說:“烏蘭諾娃中尉,我覺得你們的高射炮用來防空,所起的效果不大,還不如全部用來打坦克呢。”

對於索科夫的這種說法,烏蘭諾娃沒有反對,而是非常爽快地回答說:“中校同誌,我堅決服從您的命令!”

索科夫眼角的餘光,瞥見有不少的傷員,正在戰友的攙扶下,朝著地下室的入口緩緩而去。見到這種情況,索科夫有些吞吞吐吐地問烏蘭諾娃:“中尉同誌,我想問問,阿西婭如今在做什麼?”

“她還能做什麼?”烏蘭諾娃聽到索科夫的這個問題,有些不悅地說:“您明知道傷員人數多,卻隻帶了她一個衛生員過來。雖說地下室裡有工廠裡的醫生,但他們治個頭疼腦熱的還行,讓他們治療傷員,就根本不知如何下手。以至於到現在,什麼事兒都是阿西婭一個人在做。”

“真的嗎?”索科夫得知阿西婭一個人簡直忙不過來,心裡都忍不住想過去幫她搭把手,但當著烏蘭諾娃的麵,他還是努力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看來,我需要再給他們找幾個助手了。”

見到索科夫一臉焦急的樣子,烏蘭諾娃忍不住撲哧一笑,隨後對索科夫說:“放心吧,中校同誌,地下室裡有那麼多的女兵,看到阿西婭這麼忙碌,她們怎麼可能袖手旁觀呢?現在她們正忙著幫阿西婭照顧傷員呢。”

“那就好,那就好。”得知有高炮營的女兵在幫助阿西婭,索科夫衝著烏蘭諾娃感激地說:“中尉同誌,請代表我向你的部下表示感謝,謝謝她們幫阿西婭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