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援軍將至(2 / 2)

紅色莫斯科 塗抹記憶 6101 字 2個月前

“應該可以扛住,司令員同誌。”炮兵少尉說道:“203毫米重炮隻能轟塌覆土層在五米以下的工事,而馬馬耶夫崗的坑道工事的覆土層有十幾米厚,隻要敵人的炮彈不集中落在一個位置,要想摧毀坑道工事,是根本不可能的。”

炮兵少尉的話,給所有人都吃了一顆定心丸,就算德軍的重炮把坑道的出口炸塌無數次,但隻要坑道工事不塌,那麼根本就算不了什麼。西多林拿起電話撥通了二營,對著話筒說道:“瓦西裡大尉,我是參謀長西多林。你們在正斜麵的那些出口,沒準在明天的戰鬥中,依舊會被敵人的重炮轟塌,我現在命令你們在山崗的南北兩側,開辟新的出口。”

二營長瓦西裡在白天的戰鬥中,曾組織指戰員們進行過幾次土木作業,就是為了挖通被敵人炸塌的坑道出口。由於打通出口所花費的時間太長,以至於德軍好幾次都衝上了山崗頂部,假如不是部署在反斜麵的一營及時反擊,估計南崗的表麵陣地還被德軍占領呢。

瓦西裡正和幾位連長在開會,討論在明天的戰鬥中,用什麼辦法可以在德軍的炮擊結束後,以最短的時間挖開被炸塌的陣地,讓戰士進入表麵陣地。四連長格裡薩向瓦西裡提出:“營長同誌,是否可以在山崗的南北兩側開辟新的洞口,敵人的炮火打不到那個位置。這樣一來,我們的指戰員就能在炮擊結束後,迅速地進入防禦陣地。”

聽完格裡薩的提議後,瓦西裡遲疑地說:“在南北兩側開挖新的出口,這個工程量可不小。我們營雖說還有好幾百人,但就算挖上一夜,也不見得能挖通。”

正當眾人左右為難之際,他接到了西多林打來的電話,讓他在山崗的南北兩側開挖坑道出口。他等西多林說完之後,就為難地說:“參謀長同誌,我正召集各連連長開會,就有人提出在南北兩側開挖坑道的出口。不過這樣做的工程量太大,就算我們營全部出動,沒有幾天時間也無法挖通。”

瓦西裡原以為自己這麼說了,西多林會批評自己幾句不顧大局之類的話,誰知他剛說完,西多林卻胸有成竹地說:“瓦西裡大尉,這一點你不用擔心。奧佐爾少校給我們留下了坑道工事的設計圖,從圖上看,在南北兩側都有幾個位置的土層隻有三四米厚,要挖通的話,用不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圖紙,我待會兒派人給你送過去。”

“明白了,參謀長同誌。”見西多林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瓦西裡知道自己再反對也沒有任何意見,便硬著頭皮說:“我立即組織人手,等圖紙一到就動工。”

西多林放下電話時,正好聽到崔可夫在問索科夫:“索科夫中校,方麵軍司令部準備交給我們一個步兵旅和一個坦克旅,你覺得我們應該把他們部署在什麼位置?”

“司令員同誌,”索科夫聽到崔可夫的這個問題,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反問道:“我能問問,來的是什麼樣的部隊嗎?”

“上級給我們派來的是步兵第92旅和坦克第137旅。”崔可夫有些得意地說:“步兵旅裝備齊全,該旅的成員都是來自波羅的海艦隊和北海艦隊的水兵,他們是很優秀的軍人。”

搞清楚上級派來的部隊裡,有一支完全由水兵組成的步兵旅,索科夫的心裡頓時有了底,水兵的戰鬥力可比陸軍強多了,於是他用手指著地圖說道:“我建議把新到的部隊都部署在城區方向,讓他們掩護馬馬耶夫崗的左翼。”

“部署在馬馬耶夫崗的左翼?”崔可夫盯著地圖看了一會兒後,反問道:“為什麼要部署在左翼,而不是右翼呢?要知道,如今工廠區也在進行激戰,而我們在這一地區的兵力也嚴重不足。”

“司令員同誌,我之所以建議把援兵部署在城區方向,是因為我們在這一地區的防線,雖說已經被敵人衝得七零八落。但堅守在這一區域的指戰員,還在與敵人進行頑強的戰鬥。”索科夫加重語氣說道:“如果我們在這裡部署一支成建製的部隊,就能把分散的力量重新凝聚起來,恢複被德軍割裂的防線。”

“索科夫中校,你說的很有道理。”崔可夫點著頭說:“其實我們在城區防線,原來隻有近衛第13師這支成建製的部隊存在。如今它的近衛第39團部署在你們的右翼,而部署在城區的兩個團,則在德軍的猛攻之下,被打得失去了建製。如果我們把新派來的援兵,都部署在城區方向,就可以收攏被打散的部隊,重新恢複原來的防線。”

“需要我派人去給他們領路嗎?”

“照理說,接引部隊進入防區,本來是集團軍司令部的事情。”崔可夫努力在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說道:“可是目前集團軍司令部都是自身難保,根本派不出合適的人選,到渡口去接應新到的部隊。因此,我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你了。”崔可夫用手在地圖上拍了一巴掌,“把他們帶到車站附近,讓水兵戰士們把車站從敵人的手裡奪回來。”

“他們大概什麼時候開始渡河?”索科夫接著問道。

“按理說,為了確保安全,部隊應該利用夜色渡河。”崔可夫苦笑著說:“不過這兩支部隊還在行軍中,等他們趕到東岸渡口時,差不多已經是中午了。到時他們將冒著敵人的轟炸和炮擊,強渡伏爾加河。”

崔可夫的話讓索科夫想起幾天前,近衛第13師渡河時的那一幕,不少戰士還沒有看到德國人是什麼樣子,就在敵機的轟炸中犧牲,連同搭載他們的船隻沉入了冰涼的伏爾加河底。索科夫歎了口氣,說道:“唉,在白天渡河,又不知道有多少戰士會在敵機的轟炸中犧牲。”

“我已經讓報務員給方麵軍司令部發報,請求他們在援軍渡河時,出動戰機為他們提供空中支援。”崔可夫說道:“希望這樣能減少援軍渡河的傷亡。”

“參謀長同誌,”索科夫扭頭問西多林:“你覺得應該讓誰到渡口去接引援兵呢?”

“瓦西裡?紮伊采夫。”索科夫的話剛說完,西多林就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他對車站一帶熟悉,不如就讓他到渡口去接引援兵,並把他們帶到作戰區域。”他深怕索科夫反對自己的提議,沒等索科夫說話,他又補充道,“由於城市遭到了炮擊和轟炸,到處都是廢墟,街道已經變得難以辨認。除了瓦西裡這樣到處潛伏的狙擊手,我想彆的人進入城市,肯定會遇到迷路的情況。”

對於西多林的這種說法,崔可夫是表示讚同的:“沒錯,我們今天要不是遇到了瓦西裡同誌,估計此刻還在如同迷宮一般的廢墟裡瞎轉呢。我同意派瓦西裡去接引援軍,並把他們帶到指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