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天(2 / 2)

庶女亦安 風月白衣人 6912 字 11個月前

白成章又於崇元二十一年迎娶亦真之母馮氏過門。不料亦真出生沒多久,白成章便拋妻棄女,隱入山林修道去了。

白成章事情做得實在荒唐,然而更要命的是,沒多久聖人原配沈皇後病逝。不知道聖人心裡是怎麼想的,聽聞其修道之後,立時便賜下了文妙真人的道號。原本還想把兒子抓回來的白閣老接連上疏請罪,卻被聖人留中不發。

而馮氏也在此後心灰意冷,丈夫再也回不來了。婆婆顧氏在她麵前賭咒發誓會給她一個交待,等國喪一過便為其另尋一門親事。嫁妝雙倍退還,又添上一份厚厚的補償,絕不讓她白受這個委屈。

等到亦安祖父要將次子從族譜中剔除時,聖人傳下口諭:何須如此。白閣老當時就病了,次子除族這件事便不了了之。聖人都發話了,誰敢不從。

這事兒還沒完,當時陸氏想要將亦真記在自己名下,權當是她的孩子。馮氏帶著女兒不好改嫁,陸氏原也是一番好意。不料聖人又傳下話來:怎好教文妙真人絕祀?

這下陸氏也病了……

於是國喪期後馮氏改嫁,亦真由陸氏撫養,但名分上還是二房所出。陸氏給亦真取的這個真字,就是希望她能秉性真純,彆像她爹那樣似的,沒事兒淨整些虛頭巴腦的。

因為這個,府裡偌大一座宅院,連一尊神佛像都沒有,除去年節祭祖,再看不到一絲香火氣。尋常人家大抵都會請張神像供奉,以祈福祿壽禧,這些在白家是通通沒有的。

對她二叔……不對,現在應該尊稱一聲文妙真人,對文妙真人的行為,亦安很是不以為然。你要是真想修道,那乾嘛還要成親呢?得虧二嬸馮氏後來改嫁的對象不錯,不然現在白家都要被戳脊梁骨。

崇元二十八年秋,為先皇後居喪三年的太子因悲傷、勞累去世。當時京城一陣動蕩,次年白成文外放出京。

而對聖人的打擊還不止於此,崇元三十四年冬,皇太孫因乘舟前往瀛台拜見聖人時不慎落水,感染風寒去世,年僅二十五歲。隻留下一個不滿三歲的女兒和孕期剛滿八月的太孫妃林氏。

聖人自此再沒住過瀛台。

而太孫妃林氏得知太孫病亡,當時便動了胎氣。掙紮一天一夜,產下一個羸弱男嬰後血崩離世。當時京城一陣腥風血雨,遠在應天府的白亦安都能聞到從京城飄來的血腥味兒。

時光終究會將哀傷衝淡,太子、太孫俱亡,聖人之後要考慮的是把江山傳給哪個兒子。故太子是先皇後唯一的子嗣,太孫也是太子唯一的子嗣。聖人能強撐著把天下傳給皇太孫,難道還能傳給皇太曾孫不成?屆時又是一場“靖難”,與江山社稷毫無益處。

而這些和如今身在金陵的亦安無關,她隻管安生度日,上麵的事且輪不到她操心。等到亦安及笄後,她的婚事就該提上日程了。嫡母陸氏說過,她們這樣的人家,女兒外嫁一定是正頭娘子。就算是有誥命的繼室,男方過了三十也是不會考慮的。

陸氏有說這話的底氣,她父親是當朝太傅,公公是內閣群輔。雖不是首輔也不是次輔,但也算是謹在帝心。除卻當年的事兒還有些影兒外,這樣的門第,就算是庶女,也會有一門不錯的親事。

所以亦安對自己的未來根本不擔心,有陸氏這樣的嫡母,她隻管調理好身體,屆時安安穩穩地出嫁就是。至於和未來丈夫的感情問題,亦安是個很現實的人。

陸氏為人寬厚,亦安不會像話本裡那樣,成為被隨手發嫁出去的卑微庶女。

雖然亦安幾人是庶出,但陸氏並未區彆對待。善待庶子庶女固然能為她博一個好名聲,然而就算苛待了,也沒人會說什麼。麵兒上做得好看,誰也不會拿這個抨擊陸氏。

不多時,白尚仁從外院過來給母親請安。

陸氏所出長子白尚仁今年十九,身上已經有了秀才功名,等八月試過秋闈,若是得中,便有舉人功名在身了。

有這樣一個兒子,陸氏底氣十足。當初她懷第二胎時,和其父陸望交好的名醫便私下勸說,她的體質不適合懷孕,若是再有身孕,恐怕會有性命之憂。

出於這樣的原因,又因不知兒子能否平安長大,陸氏才做主為丈夫納了妾,也就是亦安的生母吳姨娘。

亦安對白家的基因感慨不已,從自家祖父的祖父算起,白家已經出了四代進士,而且這一輩的兄長白尚仁也很會讀書,眼看著白家就要出五代進士,真可謂書香門第。就連亦安姊妹幾人,也有才女的名聲。

陸氏自己就是大儒之女,白成文也不禁止家中女兒讀書識字。外放之後,還請了應天府有名的女先生來教導亦安姐妹讀書。

亦安前世多病,便寄情於文字之間。今世有這個條件,自然是可著勁兒學,一時倒也傳出幾分才女名聲。除了最小的亦順看不出什麼,其餘哪個姐妹不是被外麵的夫人們誇上了天?

而這些官眷夫人之所以對亦安幾人這樣吹捧,還不是看陸氏的臉色?知道陸氏並不看輕庶女,白成文又是一方疆臣,頭上還有做閣臣的祖父,漂亮話還不是不要錢地說?

所以亦安本人對陸氏是非常敬重的,她起碼把庶女們當人看,而不是一個可以拿出去做買賣的物件兒。

為著這個,亦安都不能把陸氏當做普通嫡母看待。陸氏為人寬和,亦安是識好歹的人。

白尚仁來給陸氏請安,白亦安等人起身問候兄長。

幾乎是前腳跟後腳,薔薇報蘇姨娘帶著七姑娘亦和與三少爺白尚惠,江姨娘帶著九姑娘白亦順來請安了。

蘇姨娘是陸氏婆婆顧氏身邊的丫鬟,當年陸氏做主給丈夫納妾後,卻不想吳姨娘是個看著健康,內裡卻弱的身子,連帶著生下來的亦安也是自小就有弱症。

這可把陸氏急壞了,她就是給丈夫納妾,也不會什麼貨色都往後院抬,亦安的生母吳氏可是她看了好久,才挑出來的清白人家的女兒。吳氏的父親還是秀才,隻是家貧,已經快揭不開鍋了,這才把女兒作價五百兩賣給白家。

直到吳氏生產之時,才讓大夫發覺不妥。

細問之下才知道,吳氏在家時便過得不好,雖隻有她一個女兒,但吳氏親娘早亡,父親吳秀才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