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日落》全本免費閱讀
剛一下車,胡定榮就迎了上來,態度很熱絡:“沈工,我來幫你拿東西。你叫我小胡就行。”
沈時因其實沒拿什麼重物,她感激地說了句“不用了”。鐘琂也緊隨其後地下了車,正在和張士明說話。
測量人員拿著工具準備放線,沈時因站在雜草堆裡放眼望去。她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原生態的現場,光是要把這些路全部推平就是個大工程,說一句百廢待興也不為過。
她還能遠遠看見波光粼粼的海水,純淨得像是從來沒有人涉足過。海灘上有無數被衝上來的海膽,幾隻洑水的海龜時不時地探出頭,像是在對不速之客感到好奇。
這是沈時因第一次對非洲生活有了具象化的認知。她不是作為救世主要來建設這片土地,她反倒是那個闖入者,要在動物與人類、原始與文明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沈時因不自覺地放輕了聲音,放慢了腳步。挖掘機挖開即將修建公路的初始地點,露出內部土層,沈時因與一眾技術人員走上前,很快就確定了擋土牆結構。
沈時因讚成使用帶卸荷板的柱板式擋土牆,基礎開挖少,施工也快速,還能預製拚裝,唯一的問題是不知道當地的供應商有沒有這個製造技術。
這個方案得到了一致響應。張士明和鐘琂商量了幾句,隨後說:“這樣,測量員先記記數據,回去之後你們幾個先把結構圖和應力分析模型畫出來。隻要可行,不一定非得找當地供應商,在國內工廠下單之後再由貨船運過來也是有先例的。”
沈時因不禁感歎大企業的跨國項目就是財大氣粗。她跟隨大部隊往前走,有土包的地方要向下開挖、凹下去的地方要填平,後續基本就是在確定這些。
當地的降水情況也很值得關注,地底土層含水量很高,路基材料還需要再做商榷。
總而言之,修路這種事對這一幫高精尖人才來說還是有些大材小用。下午四點就已經初步考察完畢,一群人開始浩浩蕩蕩地踏上回程的路。
這一次沈時因吸取了經驗教訓,趕在前麵坐上中巴車。她坐在最後一排,朝下望去,看見最後是張士明上了鐘琂的車。
返程路上,沈時因身邊的同事一直在聊天。她聽見有人說鐘琂的那輛車是自己出錢買的,不是公司派的,所以是園區僅有的豪車。
沈時因很後悔沒帶耳機,她拉下帽簷蓋住臉,又聽見有人說在非洲買車不劃算,舵輪位置是反的,以後回國帶不回去,賣二手價格也會腰斬。但鐘琂就無所謂了,反正他不差錢。
回到園區,同事們不是去食堂吃飯就是回宿舍休息,沈時因站在停車場沒動,她想起了早上出門之前看到的那隻壁虎。
沈時因當然也可以求助張士明,可她畢竟身處非洲,今天是壁虎,明天就有可能是大蜘蛛,她前幾天還在窗外看見過飛馳而過的野猴子。既然決定要紮根非洲,那麼她就應該學會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沈時因咬了咬牙,雖然道理是想通了,但情緒上還是一百個不願意回宿舍。她先去食堂吃完晚飯,再去了趟辦公室,趁熱打鐵地把擋土牆模型圖畫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