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啊?
我就是一個垃圾,一個滿身汙泥的垃圾。即便是我真心相待、放在心尖上在乎的人,我能給予她的也隻是垃圾。
我對宋佳感到抱歉,也許以我現在的狀態,對我所愛之人避而遠之,才是最好的給予。
之後,我沒再去打擾她了。在家裡開始看宋佳給我推薦過的幾本書:《為何家會傷人》、《母愛的羈絆》、《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等。
那是一個很普通的夜晚,和高考落榜之後躺在陽台感受天塌的那一天一樣,正常的氣候,正常的房間,周圍沒有任何變化,就在一瞬間,
——我悟了。
【悖論】
我們這一代大部分人的一生,似乎從生下來那一刻起,就已經被完全規劃好了。
小時候要聽父母的話,因為他們都是為了你好。
父母對子女是無私的,是來自先天的本能,所以我們要遵從孝道,長大以後好好孝敬父母。
上學期間要好好學習,畢業才可以找到好工作,掙很多錢,有一個好的前程。
畢業之後要結婚,結了婚才可以生孩子,生孩子是為了養兒防老。
結婚之前必須得買房,買了房才有安全感、歸屬感。
成家立業後,要有一輛車,方便一家人出行,有了車還不行,得是豪車,這樣在親朋友好麵前才有麵子。
這才是世俗意義上成功人士的基礎配置;
然後為了家庭,為了孩子,還房貸還車貸,三十年後退休,人生已經接近尾聲。
我們就一直這麼熬著,不斷說服自己:上學要吃苦,等高考結束就好了;大學要吃苦,等找到工作就好了;工作要吃苦,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等啊等啊,等來了一副棺材。
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必須要做的事,做完以後,恍然驚覺,一生也就了了。
然後下一代繼續輪回,所有人都在複製。
這樣的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們的人生使命是什麼呢?
【摧毀】
父母是人,是人就會犯錯,既然會犯錯,那會不會某個‘為了你好’的事也會有錯?
既然養兒是為了防老,那就不是無條件的愛,就不要說什麼無私、先天本能;
若為了防老,完善養老體係,把更多的錢留給自己是不是更有保障?
防老屬於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有可能失敗,而失敗與否的評判標準竟然在可能會犯錯的父母手上,他們認可,做什麼都是對的;他們不認可,掏心挖肝,你也還是不孝子白眼狼。
假如好好學習是為了工作以後掙錢,那為什麼學校從來不教我們如何掙錢?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工作,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掙錢,那生下來就家財萬貫的人,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沒必要工作,沒必要學習了?那這原本用於學習和工作的五六十年時間,他們應該用來乾嘛呢?
大部分人生下來都不是家財萬貫,終其一生、累死累活創造的價值,用世俗意義的金錢來衡量的話,也不過就是一個數字。假如天降橫財,你中了彩票,瞬間就得到了這一生都在追求的數字,那人生還剩下什麼?隻有空虛。回過頭來想,我們用時間和生命換來的東西,卻隻是某些有錢人大筆一揮的麟角,這樣的人生隻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廉價。
關於結婚。
如果結婚是為了生孩子,在自然界,隻要是健全的發了情的動物做做活塞運動,都可以孕育下一代,結不結婚和能不能生孩子沒有一個必然的先後聯係。
如果結婚是因為愛情,那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愛人的人大有人在,三十歲還沒有結婚不是再正常不過了嗎?
買了房子就有了安全感歸屬感,是這樣嗎?
何為安全感,何為歸屬感?
孤身一人來到人間,以為有了父母就有了庇護;以為找人結婚就有了終身的依托,有了歸屬;以為有了房子就能安穩;以為攢夠一定數額的錢,後半輩子衣食無憂,就能安全……
可是呢?
父母伴侶都是人,父母也可能是傷人的惡魔,伴侶可能家暴算計,殺妻奪財,你心心念念的歸屬,也可能是所托非人;有了房子,還想著要是能住上彆墅就好了。有了彆墅,還想著要是住上豪宅就好了……你所追求的安全隻會越來越遠,越來越空,永無止儘。
疫情來了,工作沒了,天降橫禍,人就沒了,這世間萬物沒有一個絕對的安全和保障,我們曆經心血所構建的一切可能在頃刻間化為烏有。
最後,人是會死的,死亡這件事是上天決定的,有的人長命百歲,有的人胎死腹中。死亡會隨機分布在生命中的任何一天。
那麼,
假如你知道二十歲那一年你會死,你還會認為人必須要結婚,必須要生孩子,必須要掙很多錢嗎?
一切的一切,符合邏輯嗎?這根本就是前後矛盾的悖論!
【重建】
所以啊,人